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3版:科教·教育

省政府今向全省优秀教师颁奖,16人获“功勋教师”荣誉称号
本报对话新晋功勋教师、杭二中校长叶翠微

我的压力,来自孩子的后续发展

  今天是教师节,在省人民大会堂,省政府将给全省优秀教师颁奖。浙江大学杨树锋等16位教师获“浙江省功勋教师”荣誉称号,他们今后将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每人还将获一次性奖励10万元。之前功勋教师一次性奖励2万元,今年奖金有了大幅提高。

  “浙江省功勋教师”评选,今年是第六届,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是今年新晋功勋教师,本报对他作了一次专访。

  专访杭二中校长叶翠微前,记者只对一张照片印象深刻,那是叶校长与胡润百富榜创始人胡润在一起,胡润西装革履,叶翠微穿一件拉链敞开的米色夹克,各种气场不搭,他本人却笑得坦荡大方,没有场面上的矜持和客套。

  采访约在钱江新城一个咖啡馆。这是一位随和的、好沟通的采访对象。作为一位名校校长,他不是神色冷峻,高深莫测,不用开口就能在两人间划出距离感的那款类型,反而像校园里一位最普通的老师,穿着普通的条纹衬衣,拿着包正要去上课。

  面对这样的采访对象,记者毫无负担地问了一个问题,“叶校长,作为浙江名校的掌门人,外地有学校这几年高考成绩声势夺人,你有压力吗?”他哈哈一笑,“你的问题很尖锐,不过我喜欢。”

  记者:教师节您打算怎么过?

  叶翠微:我和我的同事,对这个节日应该有一个发乎于心的职业回味、享受。回味嘛,是总结一下这一年的历程;享受嘛,是请那些得到同学们喜爱的老师,来分享他们的为人之道,为师之道。我会在学校开一个雅致的分享会。

  记者:您当了这么多年校长,一直没有动摇过吗?

  叶翠微: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父母都是老师,我对教育有一份天然的嗜好。1977年我参加高考,77年大学生现在还坚守在教育第一线的,我算是凤毛麟角了吧,所以我做教育,可能有一份发乎于基因的本能。

  我不是没有过诱惑,比如我可以从政,我在一个沿海城市当过教委副主任,一步步走可能有更高的行政平台等着我,但我还是对他挥了挥手;我也可以从商,曾经有一个上市公司向我招了招手,但我的人生态度不是那么在乎财富,而在乎有一张张阳光般笑脸的孩子。所以我就此打住,继续留在教育一线。

  记者:有位大学招办主任说,现在的高中,完全是把学生当机器在教,您认同他的话吗?

  叶翠微:他说了句大实话,很多学校是按着这个套路做,的的确确,有点无可奈何。

  要在这种过于功利的教育环境中,在这盆温水里不被像青蛙一样煮掉,我们就要站起来,呼吸新鲜空气,看看前方的路在哪里。

  我当老师最在乎的是,当一个学生离开校园,他对这个校园还有一份精神的依恋,还能记起这个校园里的点点滴滴,特别是老师或者是校长给他的回眸一笑,或者在他以后得意时、失意时,有一盏明灯在他心里能抹之不去,心灵深处始终有一块可以栖息的地方。

  记者:那您是怎么做的?

  叶翠微:在人文和功利之间,以前是一种挣扎,现在是一种自觉,人性的自觉,文化的自觉。所以我们把北大清华的大师、教授请进来,把世界知名中学,伊顿公学的学生请进来,和学生交流。我坚持把时间还给学生,周末节假日不补课,不上课,让孩子们自由支配,让他们能够在大自然,在社区,去行走,去思考。

  有压力时我试着淡然一笑,因为有的学校用的是唯一指标:高考分数,我们用的是多元指标,比如有的学生因为优秀被保送北大清华,我们放手,不勉强他参加高考;有的学生选择到国外名校上学,哪怕他是年级第一名,我们也鼓励他去;我们不会为了拿奖或者状元,左右学生的选择。

  记者:您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叶翠微:我曾经最大的压力来自升学率。我接手二中时,当时二中一本上线率在80%左右,家长希望能提升,这些年,二中的一本率稳稳保持在95%,大家都看到了。

  现在我的压力,来自孩子的后续发展,来自毕业后,他们是漠视母校还是对母校充满感情。每一年,我都会和高考分数不理想的学生们有个约谈,向他们表达我的歉意。再问他们,如果再有一次选择,还会来二中吗?让我感动的是,没有一个学生放弃。

  我们二中的学生后续发展都很好。浙江的孩子牛,牛的里面肯定有二中学生,不是一个,是一群。

  记者:那家长有没有要求您给学生加码,跟您发牢骚?

  叶翠微:我的手机号家长都知道。10年前我公布手机号码时,一天有20到30个电话找我,大都是围绕名次、成绩;现在即使高考前,一星期才二三个电话。

  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一个原因是现在有一部分家长,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是什么,学校应该给孩子什么;还有一个原因是二中这些年办校的实践,已经告诉家长,二中学生出去后发展后劲强,我们的学生,从来不会因为某某学校学生拿了状元、拿了什么奖就自觉低人一等。他们走出二中,在高校在职场能继续发展得很好。

  记者:您对未来有什么计划?

  叶翠微:我曾经有个梦想,到全国各地去教书,用教育在全国行走一圈。湖北教了之后,到广西,广西之后到浙江,浙江之后北上……但到了杭州,我驻足了。

  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我们有可能被功利的现象所迷惑,但在迷惑背后我们看到更多人越来越理智,他们会选择平静面对教育。所以这也是我在二中越干越开心,越干越得意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家长认同二中的办学理念,认同二中的实践,我欣慰,所以我以后也不会走了。


钱江晚报 科教·教育 a0013 我的压力,来自孩子的后续发展 2013-09-10 钱江晚报2013-09-1000014;钱江晚报2013-09-1000017 2 2013年09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