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1版:人文

第二届思勉原创奖揭晓,浙师大教授张涌泉获奖,他的研究成果很有趣——

凖、妳、俬 原来它们不是生造字
七成简体字都是传说中的“俗字”

  人文社科类重要的奖项思勉原创奖(第二届)揭晓, 经过全国及海外21位文史哲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的深入评审,我省浙江师范大学的张涌泉教授凭藉《汉语俗字研究》上榜,其余三位分别是李泽厚《哲学纲要》、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颁奖典礼将于10月16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思勉原创奖

  纪念的是华师大吕思勉

  思勉原创奖专为我国文史哲研究而设立,奖励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版、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学术成果,被喻为“中国人文诺贝尔奖”。

  它以我国现代史学大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吕思勉命名,在拓展为全国奖之前,它源于华东师大校内的一项人文原创奖。

  吕思勉(1884年-1957年)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对经学、文字学、文学有独到见解,与陈垣先生、陈寅恪先生、钱穆先生一起被推祟为“现代史学四大家”。

  其史学代表作品有以《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等为代表的四部断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等。1951年院校调整时,吕思勉成为华东师大终生教授。

  思勉奖旨在鼓励当代人文学者潜心研究,产出有学术影响的原创性精品力作,促进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目前思勉原创奖被列入教育部认可的人文社科类重要评审项目、单个奖金10万元。

  因为研究敦煌学

  他发现了“俗字”的重要

  在2011年举办的首届思勉原创奖上,浙江籍的专家学者就占去半壁江山。

  两年后,又一位浙江人拿到了这项殊荣。1956年出生的张涌泉是浙江省特级专家,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他曾任浙江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

  这位敦煌学家和文字学家来自义乌,种过田,当过搬运工,做过砖瓦匠,任过代课教师。

  1978年,作为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届大学生,进入当时的杭州大学中文系学习。因受任课教师郭在贻等的影响,偏爱古代汉语,成绩名列前茅。他的这路师承,可以上溯到姜亮夫、蒋礼鸿。

  拿到思勉原创奖殊荣,张涌泉深感荣幸,并有一些意外。“其实我自己并没有得这个奖的奢望,这个奖的候选作品都是由专家评审推荐的。”张涌泉在接到记者电话时说。

  推荐他这部《汉语俗字研究》的,是复旦大学的裘锡圭先生,祖籍宁波,凭借《文字学概要》获得了首届思勉原创奖。

  “他是文字学方面的权威。” 张涌泉说,“我在北大读博士后的时候,他是我的合作老师。裘先生对学术非常严谨,能得到他的推荐,我非常荣幸。”

  张涌泉的《汉语俗字研究》,在学术界获得极高的赞誉。语言学大家许嘉璐主编的《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一书中称赞张涌泉的此部著作为“迄今为止第一部俗文字学的概论性著作,作者不仅全面地介绍了俗字学的各种知识,还通过对大量俗文字资料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前人未曾注意到的很多文字现象,指出了语文著作中与俗文字有关的很多疏失,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

  香港《大公报》评论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切于实用”,“填补了文字学领域的一大段空白”。而《中国图书评论》则评价该书“构建了汉语俗字学的完整理论体系”,是“一部填补近代汉字研究空白的力作”。

  什么是俗字

  70%的简体字都是

  俗字是什么?张涌泉这么解释:“所谓俗字,是区别于正字而言的一种通俗字体。唐代颜元孙的《干禄字书》把汉字分成俗、通、正三体。”

  换句话说,俗字就是老百姓用的民间字体,属于“不规范”字。

  为什么专家需要研究“不规范”的字?原来,张涌泉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敦煌学的时候,发现敦煌写本中有大量不同于后世刻本的“奇怪的字”,这些字成了敦煌文献整理研究的一个个“拦路虎”。

  “其实在印刷术广泛应用的宋代以前,书都是手写的,写本里就会存在大量不规范的俗体字。”张涌泉说,“但是这些俗体字的研究恰恰是我国文字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

  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的文字学家,都把大量精力花费在了研究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古文字上了,对于篆文以后的汉字发展变化,尤其是民间俗字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张涌泉的《汉语俗字研究》正是填补了这项的空白。俗字的研究是近代汉字研究的核心,它对汉字的整理和规范,对古籍(尤其是写本文献)的整理和校勘,对于建立完整的汉语文字学体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从甲骨文的远古时期,到以后的历朝历代流行的俗字,以及它们的变迁。

  在规范字被广泛使用的当下社会,依然还有许多有趣的俗字存在。这本书中例举了许多日常生活中仍然能看到的俗字,例如“家俬”的“俬”,“芸术”的“芸”(“芸”同“艺”,源于日本汉字),“仏教”的“仏”。“实际上,我们现在用的简体字,大约有70%-80%就是古代流行的俗字。例如‘国’、‘粮’、‘乱’等等。”张涌泉说,“而在当下的网络社会,网民也会自己创造‘不规范字’,当有些俗字约定俗成,就可能成为正体字。”

  在《汉语俗字研究》里这样描述:“由繁到简的发展,是汉字本身发展的主要规律。”“时至今日,仍有人对简化字存在这样那样的偏见……出现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对文字缺乏深入研究是有关的。”张涌泉说。


钱江晚报 人文 c0001 凖、妳、俬 原来它们不是生造字
七成简体字都是传说中的“俗字”
2013-09-18 3190359 2 2013年09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