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q0007版:今日下沙·大学城

半年时间做了30多套衣服,连纽扣都是纯手工缝制的
内容虽然是回忆唐宗宋祖、秦皇汉武,制作班底却是咱下沙杭职院的师生

很骄傲,“俱往矣”亮相国博

  本报记者 林晓莹 本报通讯员 周曦

  大学生制作的服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实数难得。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凭借运气和努力有了这样的机会。他们的作品就走进该馆展出。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配合上海著名画家陈家泠的大型个人艺术展“化境”,先制作衣服,再由画家陈家泠泼墨创作。

  其中秦皇、汉武、唐宗等6件大气蓬勃的缂丝工艺“俱往矣”系列服装,都是由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的师生制作。

半年时间,做了30多套衣服

  缂丝自古就是为历代皇帝制造龙袍等御制用品的皇家工艺。画家陈家泠以缂丝工艺的历朝大褂为底,通过精妙的绘画创作表现了秦王之后历代杰出帝王的文治武功和礼仪文化。

  为了完美地配合陈家泠的创作,杭职院达利女装学院教师丁林带领5名学生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些衣服的制作。先后做了30多套衣服。

  “最开始,是设计师拿了一件自己收藏的民国大褂给我们参考。”服装设计班大三学生裘华丽说,服装面料是设计师从库房挑选来的。但在使用指定面料前,他们首先要做出一款让设计师满意的样衣。

  样衣是用白胚布制作的,是为了看衣服打出来后的版型如何。别看样衣表面简单,做起来非常考验手工和想法。5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拿来参考的那件民国大褂用心琢磨。

  “首先要完成尺寸测量、电脑制版、布料剪裁、小样制作等步骤,再用课堂上学到的现代服装打版技术完成了首套古装的样衣。”裘华丽说,她们和老师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把第一件样衣制作完成,等交样的时候,还得到了服装设计师好评,这让她们很欣慰。

  虽然起步得到认可,但之后的几款样衣制作却没有那么顺利。

  “后面几套服装连参考实物也没有了,设计师只提供了正面设计图。”裘华丽说,为了让这些纸上的古装能在现实中“立”起来,她们上网查资料、做效果,仅仅样衣就做了近半个月。

大褂宽度就有5米,把工作台转移到地面

  当制作的所有样衣得到设计师的肯定后,就可以开始用指定面料制作服装,在制衣的过程中同学们也遇到很多困难。

  “因为都是大褂,所以面积特别大,有些宽度长达5米,在裁剪面料的时候桌子根本放不下。”参与制作的学生汤蕾鸣说,为了把握好裁剪尺寸,大家只好把工作台转移到地面,每个人都是趴在地上完成裁剪工序。

  每款衣服的颜色不一样,大多数是没有图案,但也有带图案的。对于带图案的面料,制作起来就要特别仔细。

  “如果有图案,我们就要睁大眼睛了,因为要照着效果图把图案对好。”裘华丽说,这些图案都是画好后拿过来制作的,只有一次机会。如果在裁剪时偏差一点,那么衣服就作废了。

  设计师设计的衣服款型是很美,但尺寸不一定精确。在制作中,同学们经常遇到衣袖面料宽度不够,或者衣领面料等问题。

  裘华丽说,在制作的过程中设计师也会来到学校和她们一起探讨研究, 比如袖子面料不够,那么大家就会一起商量着如何把衣领上的面料接到袖子上,又不失原来的风格又节省面料。

作画后的款式修改,只能靠纯手工缝制

  在衣服上作画,毕竟与在白纸上作画不同。即使最后陈家泠老先生在空白的衣服上完成创作了,设计师还要针对配色要求对款式细节进行修改。而这个时候的修改,就只能靠纯手工缝制了。

  裘华丽说,她特别喜欢服饰上的扣子,那都是她们最后用针线手工缝制上去的。

  对于作品,指导教师丁林非常满意:“我们根据设计师的修改意见反复的修改,而每一次的沟通开会学生都要全程参与。在这些不断的磨合中,学生们不仅做出了让设计师越来越满意的衣服,也变得越来越成熟。”

  “做完这个项目后,我们几个的工艺经验都提升了不少。”已经是毕业班的学生裘华丽说,她现在正在忙自己的毕业设计,因为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所以并不急着投简历找工作,“先完成一件完美的毕业设计,再去找工作吧。”


钱江晚报 今日下沙·大学城 q0007 很骄傲,“俱往矣”亮相国博 2013-09-25 3197071 2 2013年09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