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4版:民生影像

文章导航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游客,就有一千个西湖。
三位北方记者,上周又一次相约西湖后感叹——

人文西湖 点睛之美

  这三位就职于国内主流媒体的北方摄影记者,也是钱报网·好摄之友的忠实粉丝,虽都跑遍了名山大川,但对杭州西湖存有特别的情结。他们三人平生都曾数度来杭,对西湖的熟悉程度,可能不比当地人逊色,此番又一次“品尝”西湖味道,还是感到那样的新鲜和新奇。兴致勃勃的他们,与本报记者聊起了难以忘怀的西湖,用镜头捕捉充满人文情怀的西湖,用不一样的视角渲染百看不厌的西湖。

  王颂(新华社记者):

  西湖的美在于它的味道,它独有的味道。

  小时候曾在杭州生活4年,6岁离开杭州,只依稀留下三潭印月、白堤断桥等碎片记忆。这些年,多少次重返杭州,每次西湖总是必游之地。

  清晨的西湖,恬静,淡雅,柔美,朦胧。晨起健身的市民,三三两两;散步赏景的游人,来来往往,构成了一幅幅剪影画图。白日的西湖,堤岸,碧波,绿树,翠岛。如果笼上细雨薄雾,西湖的景致将更加迷人。夜晚的西湖,彩树,楼景,喷泉,乐声,徜徉在西湖岸边,有一种浸身的快感,忘情的陶醉。

  生活在杭州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杭州有西湖。

  张凯林(今晚报记者):

  作为半个浙江人的我(母亲宁波人),西湖一直让我感到骄傲和挂怀。那年西湖戴上“世界文化遗产”桂冠,我更是兴奋万分,与家乡的亲友分享喜悦。说实在,西湖的美,不仅仅因为她的秀甲天下,因为她的“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更因为历经千百年洗礼,西湖中所蕴含的劳动之美、创造之美、人文之美。就像这次我们拍摄西湖,一个个照片中的人,才是真正的点睛之“美”。

  刘生生(沈阳晚报记者):

  没有哪一个外地人能像我这样幸运,47次来杭州,47次品读西湖。记得1977年立春那天,我第一次来到杭州,正赶上下大雪,西湖边上结起一层冰,我兴奋地在断桥残雪留影。

  城中含湖,之间又依偎得那么紧密,那么完美,故城市变得浪漫,湖也越来越有文化。我一辈子以摄影为业,当然,镜头里的西湖印象,是每次来杭州必作的功课。渐渐地我恍若已将自己融入西湖,成为了西湖美景中的一分子。


钱江晚报 民生影像 a0014 人文西湖 点睛之美 2013-11-11 钱江晚报2013-11-1100011 2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