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g0007版:淳安生活

文章导航

生命的摆渡者

——记县第二殡仪馆主任余群

  胡月华 管爱新

  他,参与了很多人的“人生最后一程”,每次都是恭恭敬敬地对逝者说“一路走好”;他,不苟言笑,从不“微笑服务”,却用专业与严谨赢得人们的尊敬;他,坦坦荡荡,从不隐姓埋名,更不讳言自己的工作,他的名字叫余群,淳安县第二殡仪馆的一名工作人员。他,一如生命的摆渡者,协助临终者穿越生死门,与家属失落悲伤共处。

因为工作特殊,他有时成了“忌讳”的人

  2004年,淳安县第二殡仪馆正式成立,姜家镇、梓桐镇、浪川乡、界首乡、汾口镇、中洲镇、大墅镇、枫树岭镇、安阳乡及周边乡镇,均属于第二殡仪馆的服务范围。

  同年,余群从一个林业工作者转型为殡葬工作者,他的人生被彻底改变。如今,他已经从一名基层火化工成了第二殡仪馆主任,却依然做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除了日常管理工作,大部分时间依旧接尸、火化,处理溺水、交通事故、火灾等“特殊遗体”。据悉,47岁的余群还被评为“2013年浙江省百名贴心为民服务标兵 ”。

  “2004年,刚换工作的时候,遇见朋友问起我工作,我总是毫不隐瞒地说‘殡仪馆’。可能语速有些快,总被误以为是‘宾馆’。那时候汾口宾馆也刚开业,所以大家才有这样的误会,等人家听明白了,气氛瞬间就尴尬了。”余群回忆起刚加入殡葬行业时的情形,这样说道。

  在余群的观念里,没必要为自己的工作编造一个好听体面的名头。“淳安就这么大,每年火化1300多具遗体,哪能不经常和亲戚朋友见面的,直接说开总比工作时碰面了彼此尴尬要好得多。

  尽管,余群并不计较大家对他的逃避或者取笑,但在传统观念里,这毕竟不是一份体面的工作,以至于亲朋好友都对他有所忌讳。因此,与亲友见面,他不敢主动伸手与人握手,饭桌上也不主动给人夹菜,也不敢对着他们说“再见,慢走”,不方便参加亲朋好友的婚宴,春节更不敢主动去拜年……

  “春节里,我除了自己的弟弟家和双方父母家里,谁家都不敢去。搞不好拜年拜了一半,工作电话来了,人家就会觉得很晦气。”余群有些无奈地说道。

  除此之外,连带他的妻子和孩子也因他的关系而遭人“嫌弃”。特别是家中有人生病的,或者病重的亲朋好友,他们均属于“不受欢迎”的探访者。

  “农村人还是比较忌讳的,老余去了,就好像要催人上路似的。那会儿我大姨、舅舅病重了,我们都只能打个电话问候一声,根本不敢上门探望。”余群的妻子说。

克服生理心理压力,他专业处理特殊遗体

  从事殡葬工作,很多人会承受不了整天和遗体打交道的心理压力以及来自外界的压力,最终选择离开。然而余群却从建馆一直坚守到现在。

  余群有6年多的火化工经验,从最初的不适,到如今的泰然处之,这中间所经历的“锻炼”,不是一般人能够忍受的。

  余群告诉笔者,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初次接触遗体时,那种冰凉直抵心窝的感觉。

  “第一次接触到逝者的遗体,是公安机关对一起案子的遇难者进行尸体解剖,当时,我心里直发毛啊!最后,我还是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告诉自己必须借此机会把自己的胆子练肥了。全程看完解剖后,我对尸体就没那么恐惧了。”

  “刚开始的半个月里,我的梦里一直都是一个又一个等着火化的遗体……”

  第二殡仪馆一位新来的驾驶员说道:“我是2007年来馆里的,由于还是新手,接尸都有些怕,很多次都是余群主任陪同前往。”

  像火灾、交通事故这样的特殊遗体,余群见得多了,各种样子的都有,若现场有同事不敢上前,他从不勉强,因为这样的工作确实需要很长的适应期才行。

  有时处理完一具损伤特别严重的遗体,工作人员身上也免不了沾染鲜血、污物。一般人连看一眼都吃不消,更别说上前做专业的处理了。

  “我从事殡葬工作到现在,呕吐得最厉害的是处理一具腐尸。”死者是溺水而亡,在水里泡了很久,才被打捞上来。强烈刺鼻的气味,令死者家属都避之不及。因为腐烂程度严重,尸身严重损毁,惨不忍睹,许多工作人员也不敢靠近。

  只有余群,他既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又要忍受因难忍气味所引起的身体不适,硬着头皮带上口罩和手套,对腐尸喷消毒水,并进行火化处理。

  那一次,余群吐了,吐得很厉害,整整两天吃不下饭。

对妻儿,他心有愧疚

  余群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基本没有什么休息日。

  “家里和孩子基本顾不上。”余群心有愧疚地说,女儿已经是18岁的大姑娘了,他几乎没有好好陪过她。

  孩子7岁那年,他告诉她:“爸爸换工作了,到火化场上班了。”

  “什么是火化场?”天真的孩子问道。

  “就是为百姓服务的地方。”余群勉强解释道。

  “服务什么?”孩子追问。

  “就是送老人最后一程。”余群回道。之后,他还带着7岁的孩子去单位体验了一回,孩子说:“这里不好玩,总是有不停地人在大哭。”

  后来,随着孩子年龄的慢慢增长,越来越理解他的工作,曾给他扬名说:“我爸是灵魂工程师。”“灵魂工程师”这一称号一直被她叫到了现在。

  但余群的妻子对他的意见却越来越大,“眼看孩子就要高考了,他却一点帮不上忙。去年大年三十,好不容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结果吃到一半,他又陪驾驶员一起去接尸了。所有事情忙好,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

  说起这些,余群觉得特别不好意思。他说:“对妻子,确实亏欠了很多。去年她生病住院,我却连探望的时间都没有,好几天才去医院转一下。”

  “只能以后想办法补偿了。”这位汉子憨憨地笑道。

工作时间不分早晚,敬业赢得他人尊重

  殡仪馆是服务单位,得随时应群众所需。第二殡仪馆要服务周边多个乡镇,范围广,人手少,因此,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

  “就像今天,中洲有户人家老人过世,要求我们中午11点30分去接,所以我们这里11点就要发车,这样余主任就和我们一样经常没有时间吃饭了。”其中一位驾驶员说道。

  负责值班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说,有时候半夜都有好几个电话,这个乡镇接完,又接下一个乡镇,由于乡镇之间间隔较远,一个晚上忙完,天就亮了。

  有一回,山里发现一具尸体,死者非本村人。当地村民觉得很不吉利,就是不让余群和工作人员过去接尸。当时,下着暴雨,双方一直僵持不下,眼看时间一分一秒地耗着……

  余群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一直耐心地和当地村民解释,并劝导他们配合:“尸体烂在你们村里,不是更不好吗?”耗了好几个小时后,村民被他不动不摇的毅力给感化了,才得以放行。

  那日雨特别大,路很难走,余群和负责办案的刑警一脚深一脚浅地从把尸体山上抬下来,全身已经湿透了。事情结束,办案刑警对他举起了大拇指说:“好样的,辛苦了。”

  如今余群虽然已经升任第二殡仪馆的主任,但仍然时常工作在一线。每年,殡仪馆要火化遗体1300具,其中因车祸、火灾、溺水等事故身亡的特殊遗体约60具,这些特殊遗体,大多经余群亲自处理。

  余群是如此平凡,又如此特殊。他不求所有人认同,只求用心做事,坦荡做人,他玩笑说:“为人坦荡者,半夜是没有鬼敲门的。”

  生命摆渡者,在生的这头,默默地为“亡者”摆渡……


钱江晚报 淳安生活 g0007 生命的摆渡者 2013-11-15 3256683 2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