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d0001版:新教育

许多事看上去可怕
做了其实并不可怕

  上周六,浙江图书馆的贵宾室里,毕飞宇和新少年作文大赛的选手挤在沙发上合影,手搭到少年的肩上,招呼孩子们:“来来,过来一点,可以多站几个人。”

  这一招呼,让原本还有些小忐忑的文学少年们慢慢活络起来。一位同学欢乐地评价“毕帅”:有文笔,有趣味,不矫揉,不造作,还很机智,友善。还有人调侃地问他:“毕老师,你是不是对寸头情有独钟?你的手,为什么这么小啊?”

  毕飞宇摸摸头:“啊,其实我这个不是寸头,是光头。我一般15天理一次发,推成光头,只是这次来得匆忙没有理,有点长出来了。”

  “我的手小么?”毕飞宇举起手看看,“虽然小,不过握笔足够了。”

  哄堂大笑里,直面作家提问的拘谨消散,一个个与文学有关的问题抛出来。

  为什么写作?

  毕飞宇笑,这几乎是每个场合都要被问到的话题。他曾经被一个超级执着的人追问,写作到底是怎么回事?毕飞宇回答,也许每个人都不一样。我告诉他,写作就是“一意孤行”。对文学少年,他的回答也一样:纯粹就是因为喜欢。

  “作文写作,是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我是鼓励的。一个人在年轻时,要学会用母语表达自己;有一种文学创作,我不太赞成学生特别投入,那就是小说写作,尤其是长篇小说,对人的要求非常高,对时间要求也非常高,甚至对健康要求也高,对高中生来说,写小说是很奢侈的事。”

  “就作文大赛来说,我希望学生的文字,是自由的,无拘无束,这很重要。但这种主张,对中学生平时的作文训练来说有点不合时宜,中学生的作文,刻板一点,机械化一点,不能说完全没道理。因为对青春期前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会用逻辑,组织母语学会用很强的逻辑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从来不说,作文教育是失败的,文学创造是高尚的。写文学作品的人毕竟是少数,对大部分人来讲,在语言中贯穿逻辑思维是极其重要的教育。”

  写作现在经常被要求真情实感,但把真实的东西表达出来,似乎又有点不安全,不敢去尝试。这是很多学生的困惑。

  毕飞宇的儿子也遇到过这种不敢去尝试的烦恼。有一度,小毕同学踢球怕摔。老爸一手提着他的后领口,一手提着他屁股,把他扔了出去。小毕像青蛙一样飞起来,吓坏了。问他疼不疼,他趴在草地上想了半天,笑着说:“不疼。”

  “许多事看上去可怕,听上去可怕,想起来更可怕,其实不可怕。为什么不可怕?因为你做了。”毕飞宇说。 本报记者 王玲瑛/文 通讯员 尹炳炎/摄


钱江晚报 新教育 d0001 许多事看上去可怕
做了其实并不可怕
2013-11-15 钱江晚报2013-11-1500011 2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