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2版:人文·文化

文章导航

他喜欢画只有一枝的梅花,而且面向一个方向,因为在他看来——

梅干出枝,就像出拳

  “你看这张画,这张。”潘渭滨指着手中的一张旧报纸,上面印着老先生的许多画作,其中一幅梅花别具一格,仅有一枝自下而上撑起了整个画面,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人家都说我‘江南一枝梅’,这就是‘一枝梅’。我为什么只画一枝呢?因为这样应付一下比较快呀,哈哈哈。”老先生笑得像个孩子。

  玩笑归玩笑,潘渭滨喜欢梅花却是真的:“我一向喜欢梅花傲霜斗雪不争春的美德。”

  于是,早在学画时,潘渭滨就临摹过吴昌硕、王冕、八大山人等书画泰斗的墨梅。此后又卧雪观梅,勤于写生,几十年后才觉梅花落笔端。

  (以下记者简称“记”,潘渭滨简称“潘”)

【恩师潘天寿】 “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时至今日,潘渭滨仍然记得自己在安吉孝丰县高等小学读书时,在图画课上蒙受潘天寿启发的情景。

  课堂上的潘天寿,不仅作画认真,教画时也是极为细心、灵活。他经常在黑板上画些鱼虫花鸟和松柏桃柳,作为示范。

  对于这些生于乡野的学生们,潘天寿让他们从自己喜欢的事物入手:“凡大地的东西,都可入画,不需死摹硬套。”

  记: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画画的?

  潘:我在小学的时候就很喜欢画画了。课间休息时,人家都在跑来跑去嬉闹,我却喜欢涂涂画画。后来我上高小(孝丰县高等小学)的时候,碰到了潘天寿先生。

  记:都说他是您的老师?

  潘:对呀。早先人家说是我拜先生为师,哪里是啊。潘天寿到了孝丰之后,就到县高小来当图画老师了,正好是他教我们班的美术。

  他到我们这里来上了几周的课,他曾讲过一句话,我到现在都记得,还经常给别人说起。

  记:您能向我们描述一下当时潘天寿说这句话时的情景吗?

  潘:可以啊。那天他在黑板上画了一棵树,说,今天你们看我在黑板上画,你们照着画,是不行的。要画的东西,哪里都有。你放学回家路上,看到那么多东西,想画的不就都有了吗?看到松树就画松,看到梅花就画梅,眼里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而不是照着我画的画。要是我不教你们美术了怎么办?你就不画了吗?

  这话我到现在都记着。

  记:为什么呢?

  潘:这话讲得很有道理啊,画画是不能跟在老师后面走的。

  我就这样画了很多,看到松树画松树,看到柏树画柏树,有时候忘记了,再回去看看,回来接着画。真的,画画的素材其实多得很。

【远亲诸乐三】 他画画我磨墨

  潘天寿的指授,对于潘渭滨这个热爱绘画却又不懂技巧的学生来讲,是难得而又适宜的诱导。从此,潘渭滨处处留心,看有什么能画的。后来,潘天寿离开孝丰,潘渭滨就从同里诸闻韵学画,而诸闻韵正是诸乐三的胞兄。此后,潘渭滨经常与诸乐三来往,画艺精进不少。

  记:您刚才说您和诸乐三关系也很好,您是什么时候认识他的?

  潘:诸乐三是我的远亲,我有一个表姐嫁到了诸家。

  记:诸乐三有教过你画画吗?

  潘:我经常去他家,去的时候看到师母在做饭做菜,我就咚咚咚跑到楼上去找诸乐三。诸乐三蛮喜欢我的。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么,诸乐三看到喜欢画画的小孩总是欢喜的。

  我去了之后,就看他画画。但是我也不是闲着的噢,我也很勤快的,他要墨我就给他磨墨,他要什么颜料我给他拿什么颜料。然后听他讲这个怎么画,那个怎么画,学了很多。

【江南一枝梅】 梅干出枝就像打拳

  正当潘渭滨准备潜心学艺之际,抗日战争爆发了。怀着一腔爱国热情,他投笔从戎,开始了军人生涯。1938年,他考进了当时浙江省军管区干部指导总队军官大队。

  记:听说您曾经有一段时间放弃了画画?

  潘:那时抗日战争爆发,兵荒马乱的。我想想看,人总要死的,当兵打仗去,即使死了也算死得其所。所以我就去了金华,去考军校。

  考上之后,省里把我分到安吉的一个兵团。我一到那里,日本人就打过来了,我们被安排在第一线。

  我还记得,战斗一开始,班长就被打死了,我一直在打,直到接到命令才撤退。后来我被派到地方上公路管理部门,负责余安孝泗辖区的公路养护,新中国成立后,调到交通厅工作。我是公路桥梁勘测领工员。所以一直到50多岁,离开了工作岗位,我才又重新拿起画笔画画。这个是爱好嘛。

  记:这么多年过去了,您依旧钟情画画,对您来说,画画有什么吸引之处?

  潘:画画要动脑筋,要构思。比如说画树,不容易的,因为每棵树的长相都不一样,这个东西是没有规律的。所以,画画就跟裁缝做衣裳一样,要动脑筋的。

  写书法也是一样,同样的一横一竖,你也写字,他也写字,为什么你写的就比他写的漂亮,这就是布局。

  画画,一张纸摊开来,不能马上就开始作图,要先想想,我要画一个松树,画一个梅花,那么,松树放在哪里?梅花放在哪里?画家一辈子是不会画出完全一样的东西的。

  记:您有“江南一枝梅”的称号,你自己怎么看?

  潘:那时候我84岁,山东齐白石艺术馆要在美国旧金山办个画展,希望我也参展,我就带了些作品去参加了。

  当时我的印象中,美国人喜欢西洋画,对中国的国画不会很感兴趣。但是我去了之后发现,他们非常喜欢,美国大学里的老师还想让我去他们学校讲中国画。后来,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给了我“江南一枝梅”的称号。

  我为什么喜欢画一枝梅呢?在我看来,梅干出枝就像人之打拳,必须屈一臂伸一臂,面向一个方向,才能气韵生动。不能两臂向两个方向同时伸出,这样就没力量。画梅也是如此,这符合万物向阳的生长规律。

  本报记者 陈淡宁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 c0002 梅干出枝,就像出拳 2013-11-15 钱江晚报2013-11-1500008;钱江晚报2013-11-1500010;钱江晚报2013-11-1500012;钱江晚报2013-11-1500016;钱江晚报2013-11-1500018;钱江晚报2013-11-1500019;钱江晚报2013-11-1500020;钱江晚报2013-11-1500011 2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