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5版:人文·文化

20多位电影名编雅集良渚
他们经手的都是名利双收的大片

邹静之:改完老谋子再改王家卫

  本报讯 20日上午,首届浙江青年电影节的重要单元——2013中国电影编剧西湖雅集,暨“第五届中国影视编剧雅集”在杭州良渚文化村举行。雅集由浙江影视集团承办。

  邹静之、赵冬苓、薛晓路等20多位著名编剧,对全媒体时代的剧本创作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一同研讨数字时代下国产电影的新发展。

  邹静之曾为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写过剧本,又曾担任电影《千里走单骑》、《一代宗师》的编剧,有“中国第一编剧”之称。

  “因写作工具的改变,让编剧们从笔头创作到键盘操作,使得剧本乃至小说的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在全媒体时代下,信息资源快速流通,共享更加便捷,似乎人人都能写小说,写剧本。”但邹静之仍表示,“笔”的时代很长,那个时代的创作也更加经典,更能常驻人心。一支圆珠笔,仍是他创作的最好工具。他坚信“不劳动者不得食”,每日坚持写两千字,笔耕不辍。

  邹静之最近正忙着修改张艺谋的新片《归来》的剧本,他表示电影是从严歌苓的原著小说《陆犯焉识》中截取了一段,扩展开来。接下去,他还将与王家卫合作。

  今年上半年,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叫好又叫座,电影女导演、编剧薛晓路却很低调,在她看来,输掉些许挣钱的机会,赢得的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不计时间,不计成本,不计条件,愿意为之努力的事情,这样也就对得起自己了。

  在发言的一众编剧中,“80后”编剧董哲似乎最享受网络时代。从网络穿越小说的写手到《建党伟业》编剧,董哲在几年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跨越。

  董哲说,数字时代给创作者们带来的是“多元”与“共享”。“多元”是因为通过网络,观众与读者,可以畅所欲言,每个人都得到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创作者们可以接收到各种信息,各种评论。这有利于创作者扩展自己的想象力与思维方式。

  古时候,书籍只存在于贵族家中,而纸质材料由于其自身的局限,得以保留下来的机会并不多。很长一段时间,创作者们想要获取信息资源的机会相对比较少。

  而现在,什么信息都能在网上找到,也带来了观众、读者层次的提升,他们比以前懂得更多,因此意见也会更多。网络写手出身的董哲觉得,读者是花钱看小说,所以他特别在乎网友们的意见。

  陈凯歌新片《道士山下》的编剧张挺,则在席间对3D电影的创作提出他的看法。在张挺看来,3D电影创作对编剧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考虑更多的氛围,尤其是环境氛围在3D技术下能不能完成。但最终技术仍是要服务于电影的人物和情感,对于徐克导演的3D《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张挺觉得徐克是为3D而3D,技术与人物、情感脱轨。

  本报记者 陆芳 陈淡宁

  实习生 唐姝粟 张柳静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 c0005 邹静之:改完老谋子再改王家卫 2013-11-22 钱江晚报2013-11-2200014 2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