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2版:科教·生命

以前,吃不好的人,来消化科看病;现在,吃得太好的人,来消化科看病
我省消化科国家队下周三下午加盟“浙江名医馆”提供微信咨询

胃肠病是生活方式的一面镜子

  “以前,吃不好的人,来消化科看病;现在,吃得太好的人,来消化科看病。”浙江省中医院院长吕宾教授一句话,道出饮食已成健康的双刃剑。

  随着时代的发展,胃的蠕动力足不足、肠子的运行协不协调……这些以前看起来都是贵族小哥、小姐才会讲究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普通老百姓都关心的健康问题。整个消化系统的疾病变化,悄然成为反映老百姓生活变迁的一面镜子。

  那么在我省,消化内科的名医国家级团队是哪些?他们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医一院的消化内科,团队的带头人是厉有名教授;省中医院的消化内科,带头人是吕宾教授。

  今天本报请来厉有名、吕宾两位我省顶尖的消化科权威专家,解密时尚生活是如何攻破健康的消化道的。同时两支团队将在下周三27日下午3:00~4:00加盟微信“浙江名医馆”开展微信问病。

应酬频繁,脂肪肝多了

冰箱大了,小肠病来了

浙医一院消化内科团队带头人厉有名教授

  杭州人的脂肪肝,10年之间患病率至少翻5倍。看看周围的小年轻,手脚细细,腹部却突出,体检之后常常被打上“脂肪肝”的标签。

  我国脂肪性肝病患病率逐年升高,一方面是大量喝酒,会引起酒精性脂肪肝,另一方面,不喝酒,吃得太好,也会引起脂肪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脂肪肝是现代生活的应酬病。

  浙一消化内科团队研究发现,我省普通人群中,5个人就有1个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肥胖及糖尿病患者中2个人就有1个患病;即使不是胖子、也没有糖尿病的人群,10个人里有近1个人患病。

  目前,确诊脂肪肝要经过多项检查,比如做B超,做CT,要是能“一滴血”查脂肪肝,多好!

  浙一消化内科团队依托国家支撑计划,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已经初步实现了这个可能。同时,用降尿酸、饮食调节等最新方式,治疗脂肪性肝病,效果不错。这些研究结果多次发表在该领域国际顶尖杂志。

  再来说说酒精性脂肪肝。我们对杭州、宁波、象山等地的2万多人研究后发现,若连续5年以上每天摄入酒精超过40克,即累计73公斤以上,有48%会患上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而饮酒年数大于5年,酒精总摄入量超过100公斤的酗酒人群中,患病比例更大。

  计算酒精摄入量可以套用以下的公式:摄入的酒精量(克数)=饮酒量(毫升数)×含酒精的浓度(%)×0.8。例如,一次喝52度(52%)的白酒100毫升,摄入的酒精量就为41.6克。但是,这个安全剂量并不是“铁板一块”,女性和本身就有肝炎的患者对酒精的敏感度更高,即使低于以上的安全剂量也会患病。

  脂肪肝有什么危害?就是最终它会向肝硬化、肝癌恶化下去。

  即使外出应酬少了,但如果在家里经常吃冰箱里的食物,小肠、大肠疾病也会增多。年轻人高发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问题可能就出现在小肠。

  小肠处于腹部深处,长5~7米,弯弯曲曲,传统内镜一般只能达到小肠1米左右,因此大部分小肠成为盲区,许多患者因此丧失了治疗良机。

  现在,我们用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配合,不仅能发现很多以前隐匿的疾病,还能对病灶进行病理检查或做一些简单的治疗,比如息肉摘除术、异物的钳取等。很多患者因此受益。

  提醒一下,如果做胃镜、结肠镜检查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这时候就要小心是小肠的疾病了。

  最新有一项研究显示,有冰箱的居民,克罗恩病患病率增加;如果年幼时就开始使用冰箱的家庭,克罗恩病的患病率更高。冰箱使用与克罗恩病相关,可能与嗜冷细菌相关。这种细菌小于5℃条件下最适宜生长,所以,日常生活中也需关注冰箱的清洁。

  本报记者 王蕊

偏爱腌食,胃癌高发

作息紊乱,诱发胃炎

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消化内科带头人吕宾

  物质条件好了,人们吃的食物花样多了,大家有没有发现,最受欢迎的食物,往往都是高盐、高脂的食物。人们摄入的纤维素少了,同时运动量压缩甚至没有了,这导致结肠癌的发病率大大提升。

  而高速的生活节奏快,超过耐受的频繁高压,起伏不定的阴郁情绪,时间混乱的饮食作息,正在大量地诱发功能性胃炎的病例。

  一个严峻的比对是:在中国,胃肠道的毛病,是老百姓健康的第一杀手,消化道癌症发病率排名,位于各身体系统癌变的首位。

  除了结肠癌、功能性胃炎的发病趋势在走高,在中国,胃癌也仍然是高发病症。据统计,中国胃癌发病人数下降趋势不明显,尤其是女性病人,发病几率在10万分之二三十左右。而在欧美国家,胃癌的发病率已经减少到十万分之十以内。

  这跟饮食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有一项移民流行病学结果,研究上海人移民到美国后胃癌的发病率的变迁,结果显示第一代移民胃癌的发病率与上海一致,第二代移民则低于上海、高于美国,到了第三代移民,胃癌发病率类似于美国,说明胃癌的发生除与遗传背景有关外,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相关。

  中国人更偏爱各种盐腌食物。这些食物封存时间长,盐分含量高还有亚硝酸盐,长期或者高频地摄入,对胃是很大的负担。

  同时,对早期胃癌的发现率,目前全国平均水平大约在10%。而同样是胃癌高发国的日本,早期胃癌的发现率达到60%~70%。

  这跟日本已经实行完整的体检监测体系有关系。日本老百姓的普通体检项目中,就包含胃镜项目,也就是说,普通人至少一年做一次胃镜进行筛查。

  在中国暂且不能做到每人每年做胃镜检测的情况下,省中医院消化内科,十几年来重点追踪关注一批胃癌的高危人群,萎缩性胃炎患者。

  国外做过统计,萎缩性胃炎患者发展为胃癌的几率是0.1%,因此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完全不必“闻萎缩、恐癌变”,重要的是做好两点:一则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少高盐、腌制、油炸、烟熏饮食,多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及优质蛋白质饮食;二则坚持定期胃镜检查。目前,“省中”为所有在消化内科发现的萎缩性胃炎病例,建立数据库,定期进行复查、监测,一旦发现病变,就通过胃镜做切除手术。同时配合中药调理和维生素、叶酸的补充,来达到稳定、甚至逆转病情的目的。

  另外一种可能致胃癌的高发病症,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幽门螺杆菌在中国人群的感染率达到50%~60%。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元凶,但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完全可以通过药物杀菌,达到“终生逆袭”的效果。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如果杀菌治疗不规范、患者没有按照医嘱服药,以及滥用抗生素都会导致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因此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认真治疗。

  本报记者 章咪佳


钱江晚报 科教·生命 a0012 胃肠病是生活方式的一面镜子 2013-11-22 钱江晚报2013-11-2200014;钱江晚报2013-11-2200015;3267900 2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