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h0007版:杭州城事·写字楼

最后一个月,干掉拖了很久的那件事

关于拖延症,你怎么看

  本报记者 黄莺

  本报通讯员 邵宇峰 许旻

  日历上的时间,今天已经来到2013年11月29日,离2014年仅有32天。

  有多少同学开始在晚上睡觉前哀叹:一年快过去了,年初许愿要做的事情,现在还没有影子?有多少同学在办公室里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堆的年终总结表格要填,但是好几个任务还没完成?有多少同学想着:期末考试越来越近,还有那么多书没看,那么多课程没复习?

  这种状态很眼熟吧,你们是不是想到了一个词:拖延症!

  年底了,一首《拖延症之歌》在网上火了起来,歌词写着“等待开始干活的好时辰,我们有拖延症”。

  记者采访了杭州部分商圈的写字楼白领,还有人力资源的负责人,发现拖延症真是不分男女老少和职位高低,好多拿着小鞭子在背后催员工干活的领导,也有拖延症呢。

急性子:拖延只会恶性循环

拖延症:不误事就没关系

  “最讨厌有拖延症的人了,明明早上能做完的事情,非要拖到下午,有什么好拖的呢。”在钱江晚报HR群里,急性子的朋友晓楠恨死了拖延症。

  “我是个标准的急性子,工作风风火火,基本上领导布置的任务都是提前完成的,这也是领导看重我晋升我的原因。”晓楠说,现在他手下有三个员工,真是让他头疼,因为几乎个个都有拖延症,“12点钟要交的报告,一定不会11点半出现在我的桌子上,他们宁可晚半个小时吃饭,也不愿意早半个小时交报告。”

  更让晓楠郁闷的是,“我老婆也有拖延症,每次说5分钟就好了,结果总是要等至少半个小时,两人吵架都吵了不知道几次了。她说晚上要加班,结果却先看小说、追美剧,等她开始加班了,别人都睡着了。她自己第二天早上又醒不来,真是恶性循环!”

  祥哥是某大集团的中层干部。接电话时,正在研究一份明天要交的总结,事关明年公司发展战略。“一个月前布置的,不过我早上才写得差不多,发现有点问题,赶紧加班再修改一下!”

  “我确实有拖延症,喜欢最后一刻做事,那个时候因为有压力,会迸发出意想不到的能量和才智。”祥哥自有一番理论:“拖延症的人其实比较自信,现在是被过度宣传成病态了。” 哎呦,一个坏习惯怎么就这么美好了呢,你确定不是在给自己脸上贴金吗?

  “没有呀,你发现没有,其实拖延症的人基本上会先把简单的事情处理了,难的事情才会拖延,但脑子会一直思考这件事,虽然是卡在时间点上完成任务,但其实已经胸有成竹了。”祥哥说,据他观察,有拖延症的同学往往不会拖决定他命运的人布置的任务,比如说大老板布置的任务,一定第一时间完成,“通常情况下,后天能做的事情,绝对不会明天做;但是今天不做就要死的事情,绝对不留到明天做。”

  “拖延症不代表误事,误事的就有问题了。而且,效率太高的人其实容易出错。拖一下不要紧,只要心里有数就行了。”祥哥绝对是淡定派的代表。

治疗拖延症的杀手锏:

层层分解任务,加班不给奖金

  在杭州教工路欧美中心工作的一位人力资源经理Z先生,是从珠三角过来的,对于杭州的工作节奏,他私下表示“真的要比珠三角地区慢一点,大概因为杭州是休闲之都”。

  “我觉得应对拖延症,树立紧凑感的公司文化很重要,比如把工作层层分解掉,年初写计划,就分解到季度,每个季度的任务分解到月,然后分解到日,每一天都有工作表,必须几点钟要完成什么任务,如果不完成就影响考核,直接扣钱。”Z先生说。

  他还提供了一个特殊药方对付拖延症,就是不能随便加班。“上班该完成的任务,不能拖到下班做,如果要加班,就是免费劳动,实在要加班,需要领导批准,而且第二天要检查加班成果,如果领导觉得你加3小时的班,其实只做了2小时的事情,那么只给2小时的加班费。”

  金钱,才是督促大家摆平拖延症的最好动力呀。

  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荣誉客座教授、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约翰·佩里拿到了搞笑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论是他在《拖拉一点也无妨》中提出的治疗拖延症的“结构化拖延法”。

  说起来,佩里教授才是“大巫”级别的拖延症,这本小书据说拖了15年才完成。

  结构型拖延,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把必须要做的任务做成一个列表。这个任务列表按重要度来排列。

  除了头等大事之外,再列一些其他事,当你抵触做头等大事时,就会去做其他事,然后在最后一刻把那件头等大事干掉。


钱江晚报 杭州城事·写字楼 h0007 最后一个月,干掉拖了很久的那件事 2013-11-29 3276908 2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