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西,为啥会有5座“五常港桥”
五桥一名,让过路市民和导航都成了路痴
相关部门表示,其中只有一座桥是通过命名审批的,近日将进行现场核查
本报记者 蒋慎敏 吴崇远 文/摄 梁津铭/制图
大家都知道,葫芦娃有七兄弟,虽说大娃、二娃这样的名字有点不讲究,但已足可辨别。
可你知道吗?杭州城西沿着五常港河,有五座公路桥,名字却都叫做“五常港桥”。是巧合还是故意?“五桥一名”的尴尬,不仅让附近居民在介绍住处时犯难,还常让过路的车主和导航傻了眼,往往开错一座桥,就和目的地南辕北辙。
是谁给它们取了一样的名字?这样的窘境,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五座“五常港桥”
让过路市民伤透了脑筋
五常港河贯通城西南北,和杭城两大水系相连。南面和沿山河交汇,向北流过西溪湿地,一直到与余杭塘河相连,长度足有7、8公里。
说起来,家住城西的苏爷爷对这条河也是熟悉的,可最近他犯了嘀咕:因为他搞不清,这条河上究竟有几座“五常港桥”。
“三年前,我骑车经过天目山路五常大道口,就看到一座桥上刻着‘五常港桥’四个大字,当时印象很深刻。可去年10月份,我骑车经过西溪湿地,发现在文二西路上跨五常港的那座桥也叫这个名。”当时苏爷爷纳了闷,这桥还能搬家的呀?
这还没完,最近苏爷爷骑车经过文一西路时,也看到一座桥,上面还是刻着“五常港桥”,这回老爷子彻底无语了。
于是他专门骑自行车北上找了找,这回更无语了:因为他在双龙路和余杭塘路延伸段上又各找到一座“五常港桥”。
“我觉得应该是政府部门在命名的时候没注意吧,那么多重名的桥,你让老百姓怎么找?”苏爷爷的烦恼其实附近居民早就在头疼了。
住在附近的陈先生说,上个月他和朋友相约在“绕城高速前面的五常港桥”上等着。可不料陈先生说的是文二西路上的五常港桥,但朋友却走到了天目山路上。
“本来依着河名取桥名,是为了让大家记起来方便,这也不能一条河上的桥都取一个名字,这不就乱套了吗?”
五座桥建设时间不一
为何同名
记者出发前,特意用车上导航和手机导航都试了试,发现一搜“五常港桥”,五座桥的信息都会杂糅在一起跳出来,如果没有去过那里,完全就不能分辨正确的路径。
还是靠了苏爷爷的“导航”,记者从天目山路一路向北,“摸到”了这五座五常港桥(见图):
第一座,位于天目山路上,靠近天目山路五常大道交叉口。由天目山路去向小和山与五常大道高速口的市民,对这座桥肯定不会太陌生。
这座双向八车道宽的公路桥,长度四五十米,在两边的人行道上,能够看到两头护栏的正中间,刻着四个大字:五常港桥。
第二座,在文二西路仿溪路附近,大约50多米长。刻着桥名的石碑位于桥的西头,并不醒目。
第三座,位于文一西路上。这座大约60多米长、20多米宽的公路桥,桥身护栏中央,用醒目的红色写着“五常港桥”四个大字。
再往北,走到双龙路崇义路口附近,便能看到第四座五常港桥,也有七八十米长。
而在第四座五常港桥北面,仅300多米的距离,尚未完全建成的余杭塘路延伸段上,那座横跨五常港河的公路桥,还是叫五常港桥,大约也有近百米长。
记者算了算,撇开西溪湿地不算,五常港河上,除了一座杨家埭桥,就剩下这么五座桥,通通叫做“五常港桥”。
这5座桥分别在何时建设完成,已不可考,在记者的现场探访中,第四、第五座桥看起来似乎建成时间不足一年,而文二西路上的那座已经使用了十来年。
五座桥建设时间不一,为何都叫了同一个名字?
五桥中仅有一座
拥有“身份证”
这“五桥一名”的节奏,到底是有意而为,还是无心巧合?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了杭州西湖区地名办的工作人员。
“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目前只找到文一西路上这座横跨五常港的公路桥在2005年通过了命名审批,其他几座桥名暂时没有查阅到名字,我们需要进行查看核实。”
换言之,第三座五常港桥才是正主儿,而其他四位兄弟桥,按理都应该换个名字,以示区别了。
记者了解到,其实,桥梁的命名工作并非是像取自家孩子名字那么简单。
新建的桥梁应该按照“谁建设、谁申报”的原则,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命名方案,申报给地名管理部门。
而这个名字,还得经过市地名管理部门审核,经专家咨询和社会公示后,由市地名管理部门报市人民政府审批,这才算正式定下。
“可能是建造单位图方便临时取的名字,没有经过申报与正式命名。”西湖区地名办的工作人告诉记者,这可能是建造单位偷懒取名所导致的巧合,且多数不是经过正式审批所定下的名字。
对于五桥一名的尴尬,西湖区地名办的工作人员表示,将在这两天分别前往五座五常港桥,进行现场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