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f0002版:新教育·锐话题

新高考热点追问

  问:网上解读高考政策时,有种说法高考统考取消外语考试,这是真的吗?

  英语考卷不会在高考当天出现,但不代表它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明确,将探索外语科目“一年多次”的社会化考试,高中生可以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也就是说,外语还是要考的,只不过和语文、数学不一样,不是在高考当天考,而是安排在平时考。其实,现在浙江考生的英语听力已经实现了一年多考,在6月8日高考的英语科目中,听力就不再出现。

  问:外语“一年多次”,是不是想考多少次都可以?怎么保证每次考试难度一致?如何计入高考总分?

  杭州的高中校长们普遍认为,为了拿好成绩,学生不停去考英语的做法不靠谱。他们的依据是,浙江省从2009年就开始对英语听力实行多次考试,总分30分的英语听力测试放在每年3月和9月进行,成绩两年内有效,但规定每个学生高考前最多可参加两次英语听力测试,自选一个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至于保证每次考试难度一致,这件事本身就有难度。不过,浙大附中校长申屠永庆等圈内人士预测,外语科目要走社会化考试路线,很可能和其他社会化考试一样,采取等级制评分,省得学生成天为一分两分较真,没完没了地考。

  如果外语成绩分ABCD等,就不大会计入高考总成绩,很可能作为高校录取时的一个门槛。这样一来,以往高考录取分数线越高的大学,或者外语相关专业,今后对外语等级的要求会越高。

  问:据说以后会取消文理分科,是不是意味着高考要考所有科目?现在浙江考生除了语数外,文科生考文综(含政史地),理科生考理综(含理化生),其实相当于考6科,要是文理不分科,会不会文综理综都要考,变成考9科?那不是更悲剧?

  目前教育部制定的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已明确,今后设置高考科目的依据是减少科目,所以考试科目不会比现在多。

  不分文理并减少科目,这个看似矛盾的高考方案其实是可行的。杭二中校长叶翠微大胆预测,将来高中必修课可能会做减法,而选修课程可能会做加法。换句话说,语文、数学等基础性课程,每个高中生都必须学,但其他课程以后很可能以选修课的面目,出现在高中生课表上。届时高考,统一只考语文和数学,加一门一年多考的外语,其他能体现学生学业水平,体现大学招生需求的科目,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即“2+1+N”模式。

  问:如果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高考科目,对选择的科目要提前多久准备,是不是初中就得想好今后的选择方向?

  这个选择不会让初中生定。杭高校长尚可分析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将来在高考录取过程中,还是有一定分量的,学生在选修自己喜爱的科目前,首先要完成这些必修科目。必修科目,其实也是高中生必备的修养。而且兴趣也不是凭空产生的,高中生通过学习必修科目,更容易发现自己的兴趣点。

  而从减负角度看,杭城不少教育界业内人士认为,新高考可能会让大家失望。

  从招考分离、不再一考定终生的改革方向看,以后将推行统考和学业水平综合录取,在高考成绩的基础上,加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更多元的评价方式。像浙江省部分省属院校试行高考“三位一体”的多元招录模式,就是依据高中会考成绩占20%、综合素质评价占30%,高考成绩占50%,三项综合来录取学生,其中综合素质测试由高校组织笔试和面试。这就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每一步都要很谨慎,万一某次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就可能影响高考录取。所以学业负担不太可能因此减轻。

  高中校长们提出,现在学生的负担其实不是考试带来的,而是竞争本身带来的。全国每年几百万考生都想上985、211的重点大学,这些高校只能通过比较、排序来挑学生。真要给学生减负,不是改革考试录取制度就行,人的成长素养导向更重要。 本报记者 沈蒙和


钱江晚报 新教育·锐话题 f0002 新高考热点追问 2013-12-13 钱江晚报2013-12-1300009 2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