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九大民生专项行动之环境优化工程——
清水治污,174家企业整改
大气整治,20家企业提升设施
本报记者 贾歆琰
本报记者 贾歆琰
水和空气,人人都缺不了。为了让水更清、天更蓝,开发区秉承主动出击、超前谋划、及早启动、率先实施的理念,启动了“环境优化”专项行动。
环境优化专项行动中,开发区深入实施大气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开展清水治污专项行动,积极推进智慧环保工程建设,改革创新环保管理手段,不断深化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天清地净、绿色低碳、创新集聚、活力智慧、富庶祥和的美丽东部湾。
行动目标
深化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完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预验收。
加强区域大气环境治理,实施大气环境整治三年行动,2013年完成20个重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提升改造。
全面开展清水治污专项行动,全面消除辖区范围内河道黑臭现象,努力实现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达到良好以上。
提升环保管理能力,推进智慧环保工程建设,完成20家企业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设施的建设工作。
项目追踪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加快创建资料的编制报送,完成技术报告、建设报告、回顾性评价报告、工作案例与亮点汇编、宣传片及支撑材料的制作与上报,并于9月中旬通过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省级预验收,年底前上报国家三部委进行最终验收。
清水治污:重点开展“清水治污”排查大行动,理清河道污染的难点问题、水质改善的重点问题、截污纳管的节点问题以及老百姓关注度高的焦点问题,形成“一河一个治理方案”,为整治打下基础。截至目前,全年累计完成纳管企业进网水质检测1071家次,对其中水质不达标的174家次企业进行督促整改,完成13个截污纳管工程整治项目,建立并实施“河长制”。
大气整治:继续深入实施大气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区域大气环境治理,2013年完成了20个重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提升改造。积极推进“智慧环保”一期工程建设,完成20家企业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设施建设,提升环保管理能力。
三改一拆:通过自拆与集中拆除相结合,重点难点与全区大局相结合,快速有序地推进拆违工作。到目前,开发区共组织集中拆除行动19次,出动人员1600余人次,拆除违法建筑13.09万平方米。同时,将“三改一拆”与腾笼换鸟、两港八园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加快旧厂房改造进度。截至目前,海创园等9个项目已完成改造,浙大中自等7个项目正在实施改造,完成旧厂房改造面积29.78万平方米。
人物故事
见证2号渠变身
小张是名河道整治工作人员。六七年前,小张刚从学校毕业,就开始卷起袖子从事河道整治。
“那时候,因为小区生活污水偷排,2号渠富营养化情况严重,河面飘满浮萍,水是墨墨黑的。”小张说,河底淤泥厚厚一层,想让河道变干净,清淤是关键。就这样,小张一帮人开始给2号渠进行大瘦身。
由于河道紧挨东海未名园,为了不吵到居民,小张他们用泥浆泵来清淤。泥浆泵仅由一根皮管和一个马达组成,声音较小,轻巧灵便,想清哪里就能清哪里,边边角角的淤泥都不会放过。
随着一车又一车淤泥运走,2号渠终于摆脱了臃肿的身子骨。这还不算结束,紧接着小张他们给河道添置了生态挡墙。
挡墙的沙袋里暗藏着水生植物的种子,第二年夏天,绿油油的水生植物就冒出来了。聚草、香菇草、美人蕉、黄菖蒲、玉蝉花、西伯利亚鸢尾……绿叶丛中点点红,不但景色美了,水质也得到了改善。
“总的说来,现在的水质在一点点变好。”小张说,凡是能改善水质的方法,他们都会试一试,让开发区的水一天比一天清澈。
行动举措
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通过近三年创建工作,开发区完成了天然气第二热电厂等19个生态工业网链的构建项目,园区已初步形成装备制造、塑料橡胶、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等四大生态工业网链,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制定的创建标准。9月中旬开发区通过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省级预验收,并在年底前上报国家环保部,力争将开发区打造成全市在产业发展中践行生态文明的先行者。
全面启动“清水治污”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开发区前期实施的河道整治三年行动及截污纳管三年行动的具体成效,按照“强基础、抓整治、促优化、保长效”的工作原则,加快污水管网系统建设和河道综合整治,继续推进“三江两岸”整治工作。
推进三改一拆、三江两岸、四边三化等整治行动。结合城市建设、环境绿化、产业转型,开展“三改一拆”工作,通过改拆结合,实现以拆促建、以拆促绿、以拆促转,使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行动,成为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重点保护“三江两岸”自然生态环境,突出钱塘江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融合,完成沿江17公里绿道的标识标牌建设。全面开展“四边”沿线洁化、绿化、美化工作,确保骨架道路可视范围内,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全力推进“智慧环保”一期建设。加快推进“三系统一中心”的平台开发,基本完成环保信息化软件应用系统,重点污染源全过程监管系统、污染源视频监控系统与环境监控预警指挥中心应用平台建设,基本实现环保信息由“线下”转向“线上”发布。
深入推进大气整治行动。继续深入实施“大气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工业企业废气污染防治,着力推进开发区群众重点关注的工业废气治理。
加强环境监察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开展一对多的企业环保服务,建立专人联系制度,建立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监察与服务有机结合的原则,争取环境管理工作早介入、早跟踪、勤协调、常督促,建立协调机制,完善工作程序,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营运过程中出现的环保问题。
建立公共参与机制。成立重污染行业“整治之家”,每月召开一次“家庭会”,协调解决整治中存在的困难,开展企业间的经验学习,积累整治经验,确保整治目标的实现。启动“企做民评”活动,企业的环保工作由居民代表来评价打分,让市民更好地参与环保、监督环保。
严格项目环境准入。以“产业导向目录”为根本,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入区的审核,采取八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综合评估的审查方式、环保一票否决制。在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中,坚持遵循产业导向目录规定要求,环评先行,严格把好“七项”审批原则关。
加快培育生态示范型企业。实施“一企一策”,鼓励引导企业在环保工作中争先创优,强化、提升企业在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生态理念培育等方面已取得的成绩,使之成为全区产业践行生态文明的样本。重点打造杭联热电污染物减排典型、蓝天环保环境友好型企业典型、优科豪马轮胎生态理念典型等三类企业环境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