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微博的普及,在人和人之间形成了一张快速传播的网络,越是离奇、越是与众不同的言论,越会像病毒一样短时间内大范围扩散。
其中关注度最高的,是有关健康的传言,似是而非,真假难辨。
翻翻朋友圈,此类传言比比皆是,比如传闻喝牛奶会致癌是真的吗,比如星巴克最常见的“6号”杯盖遇热有毒,再比如早上泡脚比晚上泡脚好,豆浆不能与鸡蛋同食,等等等等。
这些健康传闻都有着相似的特征:有一套看起来自成体系的理论基础;听起来“言之有物”,言之凿凿,旁征博引;一般有某个研究机构或行内人的研究结果为证,如果是国外的那更好,说服力更强。
偏偏这样的传言,转发率极高,甚至沉寂了一阵子后,又重新冒出来,继续流行。
亲,你被多少种“似是而非”的健康知识吓到过?面对哪些知识迷茫过,是否恨不得身边有个百事通能立刻告诉你哪些传闻可以信,哪些是伪科学?
本报今天推出新栏目“健康求真相”,就是针对这些让人不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的健康传言。
本版也欢迎你私人定制,转发最让你困惑的健康方面的网络传言到微信公众号“壹问”,请你来点题。
我们将寻找靠谱的专家来逐句逐段解剖这些纷繁复杂的网络传言,用最朴实的语言、最中立的态度,将网络传言抽丝剥茧。
把最真的知识,还原给你。
本报记者 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