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6版:全民阅读·重点报道

年度金翻译家奖
冯克利 《邓小平时代》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一个人的传记,一个时代的视角

  一本人物传记,同时在中国和西方畅销;一个美国人,为一个中国政治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完整描绘其政治生涯的巨著。这就是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傅高义所著的《邓小平时代》。

  畅销的背后,有众多媒体的追捧,有曾经站在世界政治舞台中心的大人物们的赞誉,也有学术界和评论界反面的争议,更有普通读者巨大的猎奇心。

  从空中楼阁

  走向现实世界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谈谈这本书的翻译情况。

  冯克利(以下简称冯):傅高义这本书,在尚未定稿以前,就开始联系中文版的译者了。我曾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做过访问学者,他因为研究中国的需要,也是那里的常客,我们虽然没有在中心见过面,但与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很熟悉。所以当傅高义在接近于完稿时,请这个中心的人帮忙找一个译者,他们自然就想到了我。

  我的主要学术兴趣并不是中国政治,而是西方政治学。今年春天,我在北京大学的一个讲座上曾经说过,自己愿意做这件事,主要还是考虑到作为一个中国学者,大半生又是在邓小平开启的改革开放时代度过的,有必要接一接地气,对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家、这个时代有所了解,不然的话,研究西方政治理论就像活在空中楼阁里一样,对现实的政治问题会变得十分隔膜。

  记:在翻译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问题?

  冯:它并不是一本多么艰深的理论著作,讲的大多又是我们这一代人都很熟悉的事情,所以,翻译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用了大约半年时间就完成了。

  记:傅高义曾经在1979年出版过《日本第一》,后来又写了《朴正熙时代》,现在又写出《邓小平时代》,有人说他是个很懂得赶趟儿的学者。史学家佩里·安德森甚至很不客气地称傅高义为“谄媚者”,您怎么看?

  冯:我觉得,这种说法虽然有些道理,但也有很大问题。

  一个学者可能有一些迎合某种时代需要的愿望,他为此做的研究难免会受到这种心理的影响。但是评价一部著作,你得从著作本身说起,不能说作者过去如何如何,他现在做的肯定也不怎么样。这就像你不能说有人过去犯过罪,他以后干的事也肯定好不了,这有些诛心之论了。我们要评价傅高义这本书,还是应当就事论事,从它的具体内容加以判断。

  傅高义的其他著作我没有看过。不过作为《邓小平时代》这本书的译者,至少就我本人的感觉,大体上是符合学术研究要求的。他确实对邓小平评价很高,我想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看法,而是代表了很多人对邓小平的评价。另外,对于邓小平经历过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傅高义也在他所能掌握的文献基础上,做了如实的记述。

  从记录历史事实的角度看,这本书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中国的影响力

  给世界提出问号

  记:目前研究中国的作品似乎正在轰炸书市,中国学在国际上有多火?这部作品对于中国的学术界有何意义?

  冯:美国学术界对中国的兴趣由来已久。从冷战时期出于对抗共产党国家的战略需要,美国就开始以所谓的区域研究作为阵地,在中国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和研究成果。傅高义先生退休前担任主任的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就是这种研究的一个重镇。所以《邓小平时代》一书由一个哈佛学者写出来,并不是偶然的。

  现在西方研究中国的著作确实很多,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性,我对这个领域的了解不是太多,不过我想中国研究在国际上很走红,应当是反映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整个世界的政治版图和地缘政治关系,都会因此而发生深刻的变化。这自然而然地会给世界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对世界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它将如何改写历史?

  我想这是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国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记:在您看来,从傅高义的视角看到的邓小平和国人熟知的那个领袖相比,有何特别之处?

  冯:我觉得傅高义先生有一个优点,大概同时也是他的缺点。他能够尽量排除自己的西方学者这一角色,很深入地进入到中国环境之中,用中国政治自身的逻辑去看问题。

  为了解释邓小平取得的成功,他很细致地观察和总结了邓小平的一些执政特点,用来解释邓小平所制定的治国方略为何能在发展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功。这使中国读者觉得他这本书中都是一些十分熟悉的语言,反而可能会让一些西方读者觉得很陌生。

  记:您觉得这部作品,对于中国的大众读者和美国读者分别有什么意义?

  冯:对美国读者有什么意义我不好说。

  至于对中国读者的意义,这本书作为第一部完整记述邓小平时代的记录,尽管篇幅浩大,它对中国读者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毕竟我们今天生活于其中的中国,以及这个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与邓小平的关系太大了。我想这可以解释傅高义这本书为何在中国和西方都很走红。当然,也不能排除一些读者是在跟风赶时髦,还有不少人可能抱着猎奇的心理,以为它又是一部野史。这些人大概会对傅高义先生这本书感到失望。


钱江晚报 全民阅读·重点报道 b0006 一个人的传记,一个时代的视角 2013-12-29 钱江晚报2013-12-2900007;钱江晚报2013-12-2900015 2 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