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d0001版:人文

“文脉——浙江文化老人档案展”昨天如约而至

让游人驻足,让老人重聚,让后生景仰
湖边的这场展览,如此温暖亲切

  编者按:从2012年4月13日本报推出第一期《文脉——浙江文化老人访谈录》,到昨天开始的西湖边的这场精致小展,“文脉”这棵树,结出第一颗果实。

  近十位文脉老人,昨天三三两两来到展馆,来看看他们自己的东西,他们与他们的档案相聚的场面,格外令人动容。有一瞬间,身处他们中间,感受他们身上自然流露出来的温润、谦和,你会感到搭到了文化的体温。

  这些展品,并不是最有价值的,却是最珍贵的。因为浙江的文化传承脉络,通过这些档案展现出轨迹。看到整本手抄的《唐诗三百首》,以及工工整整的数百页手稿,你会真切体会到失传已久的“专注”、“坚持”的精神。

  所谓“文脉”,不止是文本的延续,不仅是档案的留存,更是一种情感的流露,精神的洗涤。这场展览,想表达的就是这些。

  昨天,午后,与雷峰塔隔水相望的杭州南山路唐云艺术馆里,一场温暖的展览,如约而至。

  由浙江省档案馆与钱江晚报社联合举办的《文脉——浙江文化老人档案展》,正式开幕。展览将持续到明年1月5日。

  经过一个多月的收集,1200多件档案汇集到浙江省档案馆,然后,省档案馆的专业人士,又精选出特别有档案特性的手稿、证书、书画、著作、老照片和实物等资料,将它们一一安放在展厅内。

  唐云艺术馆路口,树起一块淡蓝的展示板,70位老人的大头像,整齐排列其上,淡雅庄重。还在布展时,就引得路人停下来“数星星”。

  开展前,一位布展人员的老师,开了个“后门”,提前进来参观,看了几件展品,这位中国美院老师就发出感叹:“哟,都是我的师爷辈!”

  走入江南园林式的展馆,考究的柜子里,静静摆放着记录浙江文脉的档案:考古学家王明达的3张考古证照,记录了良渚考古发现的重要历程;历史学家金普森的听课笔记、林正秋大学时摘录南宋知识的小卡片,见证了他们的治学之路。

  墙上,则挂着艺术家们的重要作品,原木色画框,衬着暖黄的灯光,古朴自然。章祖安的“心经”、朱颖人的松鼠、丁天缺的水仙花,每一幅作品,都在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

  细看展厅,有一股家的温暖。中式茶几上,地理学家陈桥驿制作的地球仪,醒目有趣。靠墙,是两座中式书架,三两著作,整齐排放。

  昨天阳光虽暖,气温还是很低,但没想到,这些物件的“主人”,却纷纷赶来了。王明达从城西换了2辆公交车,丁云川骑自行车而来,金普森怕赶不上,索性打的,而金师母坐公交车来,差点迷路……他们中许多人都是多年的老友,昨天难得聚到一起,热烈地聊起了往事。

  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赵一德,以及省委宣传部、省档案馆、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领导昨天都来到展厅参观,“这对浙江文化来说,是抢救性的工作,这个档案展,很有意义。”他们认为。


钱江晚报 人文 d0001 让游人驻足,让老人重聚,让后生景仰
湖边的这场展览,如此温暖亲切
2013-12-31 3318243 2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