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j0007版:浙中城事·年终特刊

徐裕国,婺剧戏服非遗传承人

让婺文化传承下去

  71岁的徐裕国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婺剧戏服的非遗传承人,从20岁与婺剧结缘,徐裕国一直把婺剧文化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在他手上,有一套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婺剧戏服图谱资料,那是当年他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下来的,现在,他要寻找传承人。

徐裕国,婺剧戏服非遗传承人

让婺文化传承下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地婺剧盛行,戏服的需求量大增。1958年金华戏具厂成立,专门生产婺剧戏服、道具。最红火时,厂里职工有近90人。

  1963年,徐裕国和师傅林文纲两人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用金粉银粉和颜料,将婺剧各个行当的戏装、旌旗、桌围等道具按照比例绘制了下来,其中就包括36张彩色戏服图样。

  十年动乱期间,传统婺剧遭到冲击,徐裕国用油布纸将这些图谱包好,偷偷藏在家里的瓦缝之中,这可是冒生命危险的事。

  每次搬家,他都把这份图谱随身带着,一刻也不敢放松。

  直到1994年,当油纸、画纸层层展开,这套珍贵的资料才重见天日。30年了,色彩依旧鲜亮,金粉依旧饱满,除了中间那道折痕,一切完好如初。

  捧着图谱,徐裕国感慨万千,泪如泉涌。

  这36幅戏服图样也成了婺剧史上唯一一套较为完整的戏服资料,一经问世,立刻声名鹊起。

  徐裕国夫妻俩本打算开一个培训班,招收一批学徒,传授婺剧戏服的绣制方法。

  前后来过6人,但没一人坚持三个月,徐裕国有些无奈,“现在是经济社会,一点经济效益没有,谁来干这事?”徐裕国也找过路子,但反响并不好。

  他的故事经本报报道后,峰回路转,今年,徐裕国的外孙女王凯悦大学毕业后回到了金华,身在艺术世家的耳濡目染,让她早早掌握了美术技法及刺绣方法。

  她还成立了工作室,已经在微信和微博上推广产品——婺剧戏服样式的手机壳、马克杯、文化衫等,反响很不错,也有不少厂家上门联系。

  这个古老的技法与技艺,加入了新鲜的血液,徐裕国放心不少。   本报记者 张苗


钱江晚报 浙中城事·年终特刊 j0007 让婺文化传承下去 2013-12-31 钱江晚报2013-12-3100009;钱江晚报2013-12-3100008 2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