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2版:全民阅读·重点报道

心平气和地谈谈“文革”

  钱江晚报:叶老师,就让我们从《很久以来》谈起吧。这部作品让我们感到,是时候带着我们的读者,好好走进你了。

  叶兆言:其实现在认真关注当代小说的人不多,你们为此特意赶到南京来采访我,这个让我觉得太过隆重了。

  钱江晚报:《很久以来》中,你用很多笔墨写到了“文革”,似乎每个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都绕不开“文革”,你内心的“文革”账有没有清算完毕?

  叶兆言:对我来说,关键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作家的问题。我一直不太喜欢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回忆文革的伤痕文学。我觉得一个小说只是为了平反昭雪,就没有什么意义。作家仅仅告诉别人,那个时代多么残酷,也没有什么意思,这是非文学的东西。我不喜欢将“文革”的书写庸俗化。如果我们今天可以心平气和地谈谈这个事,可能会触及那个时代的更多的东西。作家有作家的敏感,我的文学观也这样,怎么写?我想还原成老百姓的视角去写。

  1945年的南京老百姓,有一天门一打开,门外竟然站着三种宪兵:日本人的,汪伪的,国军的,这些宪兵当时的职能和今天的城管也有相似之处。时代太乱了,一切都处于无形变幻中,老百姓一打开门就是这么荒诞的事儿。所以那年代老百姓对和平是最盼望的。到“文革”的时候,也一样乱,没准你身边熟悉的一个人,就成了公审大会布告上要镇压的死刑犯。人在无望的时候,会害怕。所以我觉得我宁愿去做一个旁观者,不必去评价老百姓到底应该怎么样,是对是错。

  钱江晚报:人在乱世中,就是命若琴弦?

  叶兆言:可能就是公告上的那么几个字,就决定了生死命运。


钱江晚报 全民阅读·重点报道 b0002 心平气和地谈谈“文革” 2014-01-26 钱江晚报2014-01-2600007 2 2014年01月2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