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d0005版:新教育·作文大赛

当你独坐时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能够独坐而空想,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

  网络对于学生来讲实在是好东西,刷八卦聊微博读小说看动漫,假期仿佛没了网络便无法维系。但总有一刻,微博刷不出新内容,相熟的家伙们都不在,小说动漫连动也不想动,人便陷入一种恐慌的虚空。譬如曾以为自己拥有的东西顷刻间不可抗拒地消失。

  这时候,就只有自己了。

  一个人独坐,周遭就不在心中了。想一些漫无边际毫不相关的事,有时思维会往无法控制的方向延伸。能想通很多困扰、烦恼,甚至突然跳出连我自己都惊讶的句子。这种时候心通常都很定,像是给稳稳放在了厚实的地方,不用费劲地挖掘思想和记忆,只要跟着它就行。

  人的生活经历和性格情趣对于日常的、浅层的想法应该是影响颇大,但涉及深入的思考与独自的冥想,似乎就相去不远,这大概能够用“真理最为朴素平实”来概括了吧?我不敢妄称得到真理,但在某些方面,我和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所想的,真的差不太多。

  譬如他描述四季,以时间、乐器,园子里的声响与景物来形容。真的很贴切。我是个容易记住画面、感觉、声音和气味的人,一旦触到某一个词,与之相关的味道、感觉甚至陈年旧事,就通通像拔萝卜一样连根带泥,绵绵不绝。

  这大约是一种长情的体现吧,我深深地为他那一句话所感所动,“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而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宋之问一句“近乡情更怯”,实在太精准了。

  这样的长情与善感,使得我们独坐之时想得更多更远。许多哲学家就是被这样造就。你说,有哪个哲学家是真正无情的呢?

  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谁能都想明白呢?科学揭去了人类眼前的雾纱,在开化蒙昧之时也取走了安全感。曾经觉得“就该在那儿”的东西都找到了诞生、毁灭的源头,这种恐慌好比孩童忽然知道,原来爸爸也不是万能的啊。

  这些东西存在是为何呢?史铁生如此对于差别发问。他说,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是否会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乏味呢?

  (本文有删节,阅读全文请上钱报网)

  评委点评:

  笔法老练沉稳,遣词造句行云流水,文字功底较深厚。虽是读后感,但并未囿于原作,而是生发出独立、有深度的思考。作者将抽象的心理活动实化、物化,描写丝丝入扣,让人感同身受,忍不住点上一个“赞”。


钱江晚报 新教育·作文大赛 d0005 当你独坐时 2014-02-21 钱江晚报2014-02-2100017 2 2014年02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