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q0004版:今日下沙·大学城

三名研究生调查了60年来的杭州天气数据,只为验证——

老底子的气象谚语
到底说得准不准

  本报记者 林晓莹 通讯员 余聪 潘星

  上周末,阳光明媚,气温上升,这一周却下起了绵绵细雨,不少老人会讲起老底子的气象谚语:“春东风,雨祖宗”。

  这些谚语自古流传,在没有气象预报的时代,承担起了气象预报的功能,被广泛用于农种和商贾贸易。

  那么,这些老底子的“气象预报”,准确率到底有多少?近日,中国计量学院一个研究生团队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各自发挥专业优势,利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广为流传的五条气象谚语做了一次“体检”,结果显示:有两条预测的准确率较高,其他三条的准确率均在50%以下。

用60年数据来验证五句话

  钱飞,中国计量学院机电学院检测专业研二学生,前段时间,指导老师让他参加一个比赛,在上百个比赛项目中,他第一眼选中了气象谚语测试,为此,他组织了一个三人研究团队。

  “来杭州6年了,每到夏秋季,气温特别高,特别闷热,由此想到天气确实是有规律的,老底子的天气谚语是不是能归纳这些规律呢?”钱飞说,他随后在网上找了五条气象谚语,对准确率进行统计。

  这五句谚语是:

  春东风,雨祖宗。

  夏东风,燥松松。

  秋东风,晒煞湖底老虾公。

  冬东风,雪花白莲蓬。

  五月南风悄悄晴。

  为了验证谚语的准确率,他们先要收集有全面而准确的天气数据。在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他们获得了从1951年到2011年的气象数据,包括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资料月值数据集和年值数据集。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能提供近60年的天气数据,不过,有些数据也不全,像对东风的记录,从1960年才开始。”钱飞说。

五句谚语中,准确率最高的为80%

  钱飞和队员们选出的这五句谚语,涵盖春、夏、秋、冬四季,可以保证验证结果的全面性。统计结果,让钱飞的研究团队得出了结论:气象谚语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春东风,雨祖宗。

  这句谚语是指,春天地面强力增暖,气压逐渐降低,反气旋东移入海。反气旋的尾部会出现东风,东风到了比较暖的陆地,造成了下暖上冷的现象。若空气层不稳定,易发生上升对流运动,会反复产生降水。

  对杭州地区每年春季三个月刮东风时的降雨量进行数据统计,显示发生强降雨概率是23.5%,小降雨量的概率是76.5%。不过,“雨祖宗”应该说的是强降雨,所以,这句谚语的准确率只有23.5%。

  夏东风,燥松松。

  这句谚语是指,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东南风的情况下,温度升高,水滴蒸发而雨消云散。

  从数据上看,杭州夏季刮东方,雨量偏少的概率只有46.4%。

  所以,这条谚语的准确率近半。

  秋东风,晒煞湖底老虾公。

  这句谚语是指秋季产生东风时,气温普遍升高,躲藏于湖底的“老虾公”都要被晒伤。

  从统计数据看到,秋季刮东风时,杭州平均气温普遍偏高,其中极端最高气温达到30℃以上的占80%。由此可见,这句谚语在气象预测中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冬东风,雪花白莲蓬。

  这句谚语和实际的偏差最大。

  谚语说,在冬天吹东风的情况下会下起大雪。但天气历史数据表明,杭州冬天刮东风时,只有21.8%的概率同时下雪。

  五月南风悄悄晴。

  这句谚语是指,五月杭州刮南风时,天气晴朗。历史数据表明,这条谚语的准确率为50%。

气象谚语是值得学习的民间智慧

  在这次预测研究中,中国计量学院的许素安老师是钱飞团队的指导老师。她认为,对气象谚语这样的民间智慧进行检验,能学到传统的东西,还可以为气象工作者提供一些方法和经验。使用气象谚语预测天气,不能孤立地进行分析,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相互参照和补充。

  为了研究天气数据,钱飞和队友们啃了一个月的天气专业书。不过,统计天气数据虽然繁琐,但并不难,他说,只要有耐心,不管什么专业的都可以做。“只要拿得到历史天气数据,连中学生都有能力做分析。”

  据悉,团队凭借这个研究项目,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办的首届“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创新实践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钱江晚报 今日下沙·大学城 q0004 老底子的气象谚语
到底说得准不准
2014-02-25 3374753 2 2014年02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