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20版:科教·作文大赛

第二届新少年作文大赛影响力辐射全国,本月31日将截稿

香港中学生,角逐作文大赛

关注本报明天出街的新教育周刊,更多作文请上钱报网先睹为快

  本报记者 兰杨萍

  还有25天,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新少年作文大赛投稿就将截止,你的美文投出了吗?

  新少年作文大赛,特等奖一万元,是全省奖金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中小学生作文赛事,影响力辐射全国,第二届比赛投稿将于3月31日截止。活动从去年11月开始,目前已经收到全国各地自由投稿、团体投稿。

  校园的写作达人们,还有最后时机,到钱报网(www.qjwb.com.cn)→论坛→新少年作文大赛”来秀一把。这个投稿页面,每天都被无数来自校园的学生新作刷新;在这个平台上,已经诞生了一批批周冠军;经过作家评委、文学评论家评委的精挑细选,每个月都有小学、初中、高中各组的月冠军胜出,进击现场决赛。

  去年,第一屆新少年作文大赛声势浩大,如今,第二屆比赛亦正如火如荼,大赛的波澜,辐射到了香港地区。本月,香港文化交流工作室及星火文化社也加入了本届新少年作文大赛,吸引了香港中学生来投稿,为大赛带来一股新力量。

  目前我们已经收到来自香港嘉诺撒圣心书院、香港圣保罗书院、香港李国宝书院等7所中学的几十篇学生作文,他们带着一股冲劲,与内地选手同台对垒。

  我们收到的香港学生作文,内容丰富,有评古典文学的,有论友谊、乡情,也有谈健康的。听说钱江晚报会选择部分作文刊登出来,香港中学的语文老师,以及香港文化交流工作室的老师都很高兴,非常细心地给作文一一点评。

  “香港学生非常希望和内地有这样的交流,同龄人相互学习,可以长学识,增进对两地文化的了解。”香港文化交流工作室创办人卢茵说,通过新少年作文大赛这个平台,今后两地的学校、学生可以进行更多互动。

  (看香港学生作文,请关注明天本报新教育周刊;阅读更多作文,请上钱报网www.qjwb.com.cn。)

首篇来自香港的作文

作者很励志

  “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英雄梦,都想成就自己的理想”。我们收到的第一篇香港学生作文,是一篇标题有那么点气势磅礴的《三国论英雄》,作者是香港圣保罗书院中四年级(相当于内地高一)的杨展匡。

  细数英雄得失后,作者在作文中写道:“我不禁怀疑,智慧真的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你看,高考高分的人比比皆是,但若论英雄,何以评判高下?历史是奇怪的,不笑古人,却讽今人。”

  “借古讽今,明鉴后人,体现作者的观察力和较好的史学功底。”本次作文大赛的老师评委、杭州学军中学语文教师汪洁阅读后这样说。香港学生注重史学功底的特点,从这篇学生作文中也可以看出来。

  “整体文风简洁、雅致,这方面我们的学生比较缺。”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评委高利老师说。

  更让我们意外的是,杨展匡同学身上,还有一段励志故事。

  香港文化交流中心的老师告诉记者,这篇作文作者杨展匡,是一位失明的学生,每一个字,都是他自己用特制的打字机打出來的。这位学生虽然视障,却性格阳光,热爱生活,是学校辩论队的主要成员。他是一个在香港名校里非常杰出的学生。很难有一个失明的学生,可以和其他学生一样读书学习。杨同学平时喜欢阅读古典名著,对《三国演义》也很喜欢很熟悉。

香港的作文观点为先

文风典雅

  从香港学生这组文章中,本地中学语文评委读出了什么?

  杭州高级中学语文老师高利说,“我的感觉是,如果这些文章,都是按照老师布置的习作规范完成的话,那么可以看出,香港中学的作文在篇幅上的要求比我们略高一些。”香港学生的作文,多超过1200字。

  “另外这些文章中,议论的色彩非常浓厚,感觉学生的文章是观点为先,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回乡行》)。但在几篇文章中也感受到,毕竟还是学生,观点论证时材料征引的范围较窄,阅读量及对材料的客观分析能力可能比我们的学生略弱一些,也有可能老师要求只从《三国演义》中找依据。”高利说。

  高利感触最深的是,香港学生这些文章,在语言上要比我们大多数学生做得好,或者说写得更贴近文学的本质。“他们的措辞和句式比较典雅,这样就使得整体文风简洁、雅致。”

  学军中学的汪洁老师说,看了香港中学生的这些作文,感觉他们有良好的国文素养,深厚的史学功底;香港学生的文字尽情袒露自由心智,语言充满个性和张力,相较内地孩子的普遍内敛和含蓄,香港的中学生似乎更愿意在文章中凸显自我的存在;看待个体,评价他人,更为坦率直接;对现实生活仔细观察,也有理性思辨,形成了可贵独立的见解。


钱江晚报 科教·作文大赛 a0020 香港中学生,角逐作文大赛 2014-03-06 钱江晚报2014-03-0600007;钱江晚报2014-03-0600010;3384625;钱江晚报2014-03-0600013 2 2014年03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