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拈来
本次展览按作者身份,分为“帝王、名臣翰墨风华”、“名家画工遗泽流芳”、“文人书画旷世情怀”、“承上启下赵孟頫”、“佚名高手丹青留痕”五个主题。这些作品除了展现唐宋元时期书画艺术的精湛技艺外,也可以看出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都可以写成一本书,今天先来说三件。
《草书古诗四帖》
作者:张旭(唐)
张旭是唐代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他以精到的笔法和不羁的性情,开创了狂草书风格,被尊为“草圣”。张旭喜欢喝酒,传说他常常在大醉后呼叫狂走,落笔成书,甚至以长发作毛笔蘸墨书写。
这件作品里,张旭用狂草书写了南北朝时期两位文豪谢灵运与庾信的4首古诗,纸张也是罕见的“五色笺”。这件作品并没有张旭的落款,明代董其昌鉴定其为张旭作品,并评论它:“有悬崖坠,急雨旋风之势。”
《草书千字文卷》
作者:宋徽宗
宋代皇帝多擅长书法,宋徽宗又是造诣最深的一位,还创立了“瘦金体”。这件作品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这卷笔翰飞舞的墨迹,写在十余米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之上,书法背后的图案和纸张也是一绝。纸面上的精工图案,由宫中画师一笔笔描绘而出,与徽宗墨宝共同成就这篇空前绝后的旷世杰作。长达10余米的手工麻纸,今天看来可能不算稀奇,但在800年前的北宋属于皇家定制。
专家推测,可能是当时的工匠,在江边把船舶排列成行,再浇上纸浆使之自然干燥而成。
《太白山图卷》
作者:王蒙(元)
王蒙是赵孟頫的外孙,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并称“元四家”。这张作品是他到宁波城外的天童寺做客时,画了当地景色送给天童寺做纪念的。
这卷画不仅记录了江南名刹的历史风貌,也留下了明代第一大案——王蒙80多岁时受明初胡惟庸案牵连,惨死在南京监狱。天童寺僧人怕受牵连,将此图卷最后部分的王蒙印章裁割下来。有心的寺僧把裁割下来的那一段秘密收藏,直到风波完全平息后,才又小心翼翼地把它补接回去。现在你看画,都可以清晰看到这些割下、补上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