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n0004版:宁波城事·甬警

一封信背后的法外温情

十五年前,小伙捅人后逃亡;三年前,民警承诺替他照顾孩子,劝回他归案
如今,民警的努力让孩子生活平稳;服刑的他感动之余写下一封感谢信

  “当我听到这些情况后,我感到内疚和温暖。”

  “您们的善举让我感动,同时也间接地帮助了我的改造。如果我今后再不积极改造,那就对不起大家对我和孩子的帮助。”

  略微发皱的信纸上,字迹密密麻麻,但一笔一划都用笔工整。没有华丽的辞藻,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只有朴实。

  而看信的人,会心一笑,内心充满温暖。

  这封朴实无华而温暖的信,牵出一份法外情。

  信是被判处死缓的犯人小毛,写给奉化巡特警大队担任大队长葛跃荣的。从亲手抓捕,到照顾对方的孩子,并帮助落户,在冰冷的法律之外,葛跃荣给了小毛一份温情。

一封信背后,是一桩杀人陈案

  信是前两天收到的。葛跃荣走进办公室,看到桌头一封信,不用打开,光看邮戳,他就知道信是谁写的。

  写信人,是葛跃荣花了一个多小时,规劝自首的小毛。这也是他时任奉化公安局尚田派出所所长时,办理的最后一件案子。

  时间倒退到1999年。那年,奉化小伙子小毛26岁,风华正茂,家境贫寒,但一家人日子还算温馨。

  清明节那天,这个家发生了天翻地覆。因为邻里纠纷,小毛一刀捅向了一位邻居,从此踏上一条逃亡路。

  从此,小毛每天活在提心吊胆的日子里。一看到警车、警服就心慌,躲得远远的;即便被人打伤,也不敢报警……他东躲西藏,过着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12年,小毛的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广州,却始终不敢回到家乡奉化。

  从小毛潜逃的那一刻开始,这个家支离破碎。父亲受了刺激,离家出走至今未归;母亲变得沉默,精神一直萎靡不振;哥哥大毛受了连累,一直没能成家。

  老宅年久失修,最终坍塌。无力修复的大毛,只能带着母亲租房住。

一个小时谈话,劝回一个逃犯自首

  2011年,公安机关开展“清网行动”。将小毛缉拿归案的任务,落在了葛跃荣肩上。

  通过前期调查,警方发现,早在2009年底,小毛便开始单线和大毛联系。尽管不知道小毛具体在哪,但要找出他来,大毛至关重要。

  可是,面对一而再上门的葛跃荣,大毛给出的永远是闭门羹。

  经过一系列调查后,葛跃荣得知,小毛潜逃期间已经组建家庭,有了一双儿女,可妻子生活不能自理。他明白,孩子是小毛最大的顾虑。

  小毛是逃犯,孩子上户口、上学都成问题。葛跃荣请人帮忙带话,承诺警方会帮助解决孩子的问题。

  对症下药,很快大毛答应与葛跃荣见面了。而这话也传给了小毛。

  同年11月30日凌晨1点多,葛跃荣被手机铃声吵醒。打来电话的是大毛,称小毛要和葛跃荣单独见面。

  在大毛的带领下,葛跃荣到奉化方桥菜市场附近的河边赴约。河边站着一个男子,看上去年近半百,很瘦,人也没什么精神。大毛说,这就是他的弟弟小毛。而实际上,小毛只有38岁。

  望着平静的河面,两人谈了一个多小时,基本上都在谈孩子。小毛说,孩子是他唯一的寄托,他要是进去了,家人根本无力抚养两个孩子。

  葛跃荣当场再次向小毛承诺,会帮两个孩子落户、申请低保,确保他们有个安稳的生活

  这一番话,让小毛彻底放下了戒心。在大毛的陪同下,小毛回家收拾东西,葛跃荣一个人在河边等着。

  一个多小时后,小毛带着老婆孩子,提着行李,回到河边。

一句郑重承诺,用一次次看望来兑现

  就在小毛自首的第二天,葛跃荣接到调令,到奉化巡特警大队担任大队长。临走前,他兑现了承诺,落实了孩子的户口和低保。

  然而,对于这个家庭的关注,远远没有画上句号。

  小毛自首后不久,他的妻子不告而别。尽管有了低保,可靠打零工为生的大毛,还是无力抚养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得知后,葛跃荣立即组织大队党支部和两个孩子结对。当年年底,他们第一次前往看望孩子。

  “当时我就惊呆了。不到10平米的‘房子’,放着一张圆木桌和两张床,走进去黑漆漆的。快过年了,这个家没有一点准备,菜什么的都没有。”葛跃荣回忆,眼前的景象,让大家都很震动。除了奶粉和衣服,民警们还送了一箱水产和2000元。

  随后的日子里,大毛三次搬家,但每逢过年过节,巡特警大队党支部都会组织民警前去看望孩子,一次也不曾落下。

  光是吃饱穿暖还不够,巡特警大队又经过多方努力,将两个孩子送进当地一家幼儿园全托就读,费用全免。

  经过这件事,大毛把葛跃荣当做了自己人,生活中遇到什么事都会来找他。甚至,小毛受审时,大毛还托他帮忙介绍律师。

  小毛被判处死缓后,情绪上出现波动。葛跃荣知道后,上门安慰并向他解释法律知识,让他安心服刑。

  去年初,小毛的母亲过世,葛跃荣还特地跑去吊唁。

一份情的延续,是为了两个孩子成长顺利

  有人说,他们真是吃得空,太过关爱犯罪分子。可在葛跃荣看来,孩子何其无辜。

  在众人的呵护下,两个孩子生活得很好。可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大女儿已经6岁,明年下半年就要读小学了,按户籍得回尚田镇,不能留在奉化市区念书。可那时大毛已经49岁了,打零工的随意性,使得他难以照顾好孩子。

  再者,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大人们的事终究会瞒不住,传进孩子耳朵里。面对旁人的闲言碎语,又该如何保护好孩子幼小的心灵,如何让他们正确面对?这些,都不是送点物资、给点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当初既然承诺照顾好这两个孩子,那我一定会坚持到底。”葛跃荣说。

  几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今,巡特警大队党支部已将情况汇报给奉化公安局,希望能得到上级的支持。同时,他们也希望,能有更多人来帮助两个孩子健康成长。


钱江晚报 宁波城事·甬警 n0004 一封信背后的法外温情 2014-03-17 3400296 2 2014年03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