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市心路上法国梧桐留给我们的记忆
生活刊见习记者 朱伊丽
萧山市心路全线综合整治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市心南路(萧绍路至道源路路段)两边总计110棵法国梧桐树将被迁移出主城,为城市建设让道。早在2010年的时候,因地铁2号线建设需要,市心南路两边约有50棵法国梧桐,已经先搬了家。上周,市心南路已经有20多棵法国梧桐被砍去枝叶,只剩主干部分,等待迁移。被萧山市民视为“城市记忆”的法国梧桐树的命运,引发了萧山市民的集体关注和热议。梧桐树虽被迁移,但由此引发的思考却刚刚开始。大树对于一个城市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次事件,对未来的城市建设、规划者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不经意间的时代烙印
“梧桐树对我们而言,并不是简单的街道点缀,而是我们这代人成长的见证。”萧绍路到萧然南路之间的这段市心路历史已经超过五十年,路两边粗大的法国梧桐,每棵的直径都在30厘米以上,市民对于这些大树的感情,随着岁月的变迁,也日益深厚。之前的地铁施工,已经移除了部分梧桐树,而最近,市心路将全线进行综合整治,粗大的梧桐树一夜之间没有了,不少市民表示“心痛不已”。市民吴先生今年46岁,他告诉生活刊记者:“我读书的那时候这些梧桐树就都在了,梧桐之于萧山不仅仅是行道树,还是老萧山的底蕴,这是其他树种代替不了的。”
市心路上的法国梧桐虽然没有上百年历史,不是建筑,但它们却承载着萧山百姓们深厚的感情。1958年,城厢镇(现城厢街道)开始以体育场(现新世纪广场)为中心布置街区和道路。同年,市心路(萧绍路至人民路路段)开工建设。一年后,这段市心路基本建成,路面宽9.25米。解放后,杭州市政府十分重视道路绿化,从南京采购一大批规格悬铃木,在市区主要干道种植和补植。于是,当时的萧山绿化队队员也打算在新建成的市心路边上,种些梧桐树。老园林人傅老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街还没有大规模的苗木圃,只有一些零散的农户小范围种植、销售树苗过活。萧山绿化队的队员们向这些农户买了些梧桐树树苗,又去临平、杭州等地方收购更多的树苗。“法国梧桐树,我们当时又叫他悬铃木,那时候我们种下去的梧桐树树苗的胸径不足3厘米。我们用毛竹、草绳,把树苗支起来,以防树苗倒伏。树苗栽下后的三四年时间里,梧桐树的养护,靠的是大家的“义务劳动”,都是普通老百姓自己动手给树浇水,把树养活。之后,这些法国梧桐树依靠它适应性强,生长快、遮荫效果好的特点,没几年就有了浓密树冠。
在不少老萧山人的记忆中,市心路上,两排大树的树冠彼此相连,将整条道路覆盖,树上三角形的大叶片,长有9~15厘米,宽有9~17厘米,一大张一大张紧密地织起绿荫,形成了“绿色长廊”。炎炎夏日里,从大太阳底下进入市心路上的这片绿荫里,连打伞的姑娘也愿意收起遮阳伞,骑车的人也不禁放慢了速度。据测试,法国梧桐树树荫下和太阳底下的温差最高可达15摄氏度。
不过,早个十几年前,也曾有人动议迁移市心南路上的梧桐树。据萧山区绿化办一位从事绿化工作20多年的工作人员介绍,在萧山种植的悬铃木主要以二球悬铃木为主,每年4月至6月在悬铃木果脱落时会有大量果毛从树上飘落,同时新生的雄花絮也要散落大量的花粉。纷纷飘落的花絮给行人出行带来不便,部分人会出现过敏症状。有很多市民不堪忍受这些飞絮,开始投诉。“那时,市民投诉多啊,政府部门也很有压力。”她说。不过,迁移梧桐树的动议一出,却遭到了许多老萧山人的异议。因为大树给人们带来的荫蔽要远远大于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
无法取代的城市记忆
萧山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这些法国梧桐树的新家在北塘河公园,对法国梧桐的迁种,迁移人员会很小心,以保证这批树木在我们城市里头继续好好生长。”北塘河边上,这些年纪超过50岁,胸径超过50厘米的大树站成了一排,其中的几棵梧桐树,以竹棍、麻绳固定,挂着营养液。另外,在青年路以东,北塘河边上,园林工人还为那些没有迁种过来的梧桐树留好了位置。此外,南江载清公园也可能成为这批梧桐树的新家,相关部门将根据迁种的实际情况,来做具体迁移安排。
“40年前,市心路上还没有很多人,车也寥寥无几,梧桐树下男孩玩泥巴小玻璃球(弹子),女孩树荫下跳橡皮筋。”
“如果梧桐不撒粉,脸不过敏,除去这点,我还是很爱这条街的,承载太多年少回忆。”
“怀念夏日整天蔽日的梧桐路。把树迁移了,就不是市心路了!”
“真可惜。这几天刚好新绿,每天经过,抬头的时候能看到风景。一个城市需要有人文积累,但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就知道拆了造,造了再拆,从来没有消停的时候。”
“梧桐树们,无论你们将被迁何处,都请让曾经托你们荫福的人们道一声:一路走好!”
在新浪微博上,法国梧桐树搬家的消息,引起了萧山网友们的集体怀念。
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过: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市心南路法国梧桐树之所以能令老萧山人念念不忘,或许正是因为它定格了历史的风景,尘封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家住在市心路边上的横石板弄的老人对记者说,这些50多年历史的法国梧桐值得人们作为珍贵遗产世代传承:“我今年60多岁了,我非常愿意給我的小孙子讲我小时候在梧桐树下成长的故事。这些树还正值壮年,留下它们,还可以再传给好几代人。”
一座城市的气质,一座城市的修养,与这个城市居民长时间的生活积淀相关。这积淀包括住宅格局的形成,也包括“树木走势”的滋养。某种程度上说,树木比住宅更难培养,树木与城市的关系更加深固。50年前栽植的‘法桐’大道,特别能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萧山的文化特征,且是活态文化,可以作为行道树方面的文化遗产,而有别于一般的绿化树。
我们可以把古建拆掉,然后用掺杂上高新手法的仿古建筑术,重新搭建出一个外形不太容易看出区别的建筑物,但我们永远无法把北京天坛公园里那些柏树砍倒之后,在几年的工夫里让小小的柏树一下子长成千年古柏。
在欧洲的一些城市,常常可以看到行道树一片蔚然,心里不无羡慕,其实他们所做的无非是给了树木几十年自由生长的机会。可是在我们狂飙突进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几乎每一次道路改造,都需要砍掉一大批的树木,一棵树常常不到十年就会面临被砍或移植的命运,多么可惜。对于萧山人来说,一片绿荫的消失,不仅带来了生活的不便,更是意味着 一段记忆的淡去。幸好,这次老城区的法国梧桐们虽然别迁移,但总算是被保留了下来。
寻找那些消逝的老城风景
博物馆没法保存整个城市或哪个街区,它所保存的文物便是一座城市遗失在时间长河里的珍贵细节。世界上很多城市都将老的细节看城市的一种骄傲,就像古董一样收藏在城市中,把整座城市视为博物馆,伦敦、巴黎、罗马的很多电话亭、出租汽车用的都还是上世纪70年代甚至是50年代的产品,许多街道上的路灯是用上世纪20到30年代煤油路灯改造的,只不过把照明改成 了电灯……也正因为对这些历史碎片有意识地保留,城市才有了他们自己的气质和风格。
假如这些承载着回忆、历史的城市细节能够不仅仅只在博物馆中见到,而是能够活生生地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能够被人们真真切切地触摸和感受,那该多么美好!
钱报《萧山生活》邀请热爱萧山的您用照片、用文字还原萧山老城区,追忆老城印象,它可以是您珍藏的一张萧山老电影院的老照片,也可以是一些老地名、老街牌背后的故事。请将文章及照片发送至邮箱yiliinthehouse@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