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上的拓荒者
——记东极供电服务站站长蒋海云
30年来,他辗转多地,扎根海岛,勤勤恳恳为居民输送光明;近5年,他远赴极东小岛,从零开始,在汪洋碧波间为电力事业拓展出一方天地;退休之后,他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普通的社区电工,继续为百姓提供光与热的服务。他,就是原东极供电营业所所长,现朱家尖供电营业所下属东极供电服务站站长蒋海云。
扁舟一叶挂云帆
2009年4月,蒋海云被借调到当时的普陀供电分局生技科,在沈家门新街及滨江路电缆化改造工程中担任工程管理,负责埋管、绘图、施工质量及安全等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人手又少,蒋海云只能一个人当几个人使。有一次,为了能按时确认上报电缆长度,他拉上妻子做帮手,连夜在滨江路上一米一米地测量。
筚路蓝缕启山林
东极原有一个镇属的发电厂,2004年到2009年才开始24小时不间断发电,但是故障多,经常停电。那时,不稳定、不规范的发电供电状况严重影响了居民们的生活质量,电价也长期高企。现在,常住居民虽然减少,但日益蓬勃的旅游业却对东极的电力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蒋海云一手设计、建立了有关的故障应急预案、发电厂操作运行规程、营业所制度规章、工作数据记录等。为新厂和新所的工作开展,开始了宝贵的资料积累。如今,发电厂的工人值夜班可以在条件较好的值班室里,员工的宿舍和食堂也已经落实。
只愿清辉洒乾坤
在蒋海云多年如一日的坚持下,东极供电服务站历年来获得了众多荣誉,如2012年度普陀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先进单位、2012年度舟山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2010-2013连续四年普陀区东极镇服务行业先进集体,2013年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先进班组(工人先锋号)等。
李彦
一岛一家
——记国网先进班组岱山县
供电公司长涂供电所
“一二一、一二一……”列队口号声在静谧的小岛上显得格外响亮。这是国网岱山县供电公司长涂供电所全体员工每天早晨的“必修课”,所里30几名员工以岛为家,坚守着一方海岛的用电安全,获得了2013年度国家电网公司先进班组(工人先锋号)的荣誉。
管理:谁都不能有例外
自2010年下半年,长涂供电所启动标准化建设,采用准军事化管理理念,从抓队伍素质入手,员工晨跑出勤、个人物品摆放、内务整理、人员去向牌设置等都被列为重要内容。制度执行全所员工一视同仁,2011年,副主任殷鹏从高亭调到长涂,上班第一天不知道有晨跑这个制度,没参加,被扣3分罚90元……用他们的话说:“规矩定了就必须执行,谁都不能例外!”
安全:家人心中那盏灯
长涂供电所每个员工的工器具柜柜门上都有一张他们亲友的合照,照片下方则是亲友们最深情的“平安寄语”,提醒他们安全作业。运检班的沈存海是2012年调到长涂供电所的,柜上贴着他和妻女的温馨合照,下面有一句话:我们心中有一盏明灯,请你永远为他供电。沈存海说:“看到家人的照片,心里就给自己提了个醒。我是她们心中的那盏灯,一定要平平安安回来,不能让她们担心。”
服务:电力工人无怨悔
“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长涂倭井潭社区主任邱珍球说,有一次,倭井潭社区在为东岙困难群众造房时遇到了麻烦,有一处电线杆需要移除。经过现场勘察,他们3天内就实施了移除工作。就是这样一群人,似乎总是行色匆匆地走在路上,在赶往乡间僻壤的老人家中,在奔赴故障现场的大街小巷……他们无怨无悔地付出着,因为这儿有他们的家人。
邱燕 金琛琛
“精气神”促服务
——浙江省嵊泗县供电公司
提升海岛供电所服务水平纪实
国网嵊泗县供电公司按照“提升营销精益化管理,加强供电服务水平”工作要求,在3月份全力打造“质量提升月”活动,通过深化“三项举措”,努力提升基层海岛供电所服务质量和员工的“精气神”。
提升配网生产质量
加强配网运行质量,建立配网运行日志,详细记录配电网运行方式、设备运行情况、公变专变运行情况,组织运检人员根据配网运行日志分析查找配网运行薄弱环节。加强低压线路巡视,按照低压线路改造时间的排序开展“主动巡检”,减少用户故障报修。做好技术传承,自主安排技能培训,让经验丰富的线路老职工担任培训师,训练青年职工的上杆、巡视、检修的工作技能。
提升优质服务质量
“你们休息会吧,把线路整理的那么整齐,真是太谢谢了!”看着忙碌的电力工人,黄龙乡南港村李亚琴老人感激地说道,走进渔农村群众宣传电力法律法规,设施保护等电力知识。走进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帮助查看户内线路,整理走向不清、缠绕混乱的户内线,更换老旧破损的插座和电器插头,减少触电和火灾的隐患。走进学校宣传安全用电常识,树立孩子们安全用电的观念,减少海岛渔村儿童触电事件的发生。
提升综合管理质量
“向右看齐、向前看、齐步走……”2014年3月7日,嵊泗县供电公司组织员工到共建部队进行准军事化训练,提升海岛供电所员工“精气神”。同时强化制度的刚性执行,培训遵章作业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对供电所的生产、营业、优质服务等业务的服务质量、工作质量进行精细化改造,向精益化要求靠近,调动职工学业务、学技术、学管理的自主需求。
包海芬 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