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2版:地产·专题

法语老师马兰儿眼中的法国建筑

在复地黄龙和山,有她熟悉的家乡味道

  见到马兰儿之前,记者脑海里不由得想到了法国人浪漫的气质。在浙江工商大学法语联盟的主任办公室里,一身简洁的蓝色针织上衣,微卷的金黄色头发,手上戴着淘来的西藏绿松石戒指,干练的脸庞显得从容。马兰儿给人的第一印象很“法国”。

  在招牌式的法国问候“Bonjour”后,马兰儿与记者开始了一场关于中法建筑文化的交流。作为一个语言文化传播者,马兰儿很担心自己的回答不够专业。但在记者看来,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法国人,她对法国建筑的感受恰恰是最真实的。

  没有统一风格

  法国的建筑非常多元

  “法式建筑到底是怎样的?你们那儿有花园洋房吗?”对于我们的开门见山,马兰儿并未觉得冒失,而是以一个普通法国人的视角,一一作了回答。

  让记者意外的是,马兰儿眼中的法式建筑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有着老虎窗、坡屋顶、法式廊柱等元素的一成不变的建筑,她强调法式建筑其实非常多元。 “在法国,建筑是根据不同地区形成当地的统一风格。像尼斯地区的建筑外立面就是橙色、黄色;再往南部去,那里的房子又是统一的白墙和灰黑房顶。”在马兰儿眼中,法国没有统一风格的建筑,都是因地制宜来规划设计的。

  而据马兰儿介绍,在法国,你买地选择建造什么风格的房子,还需要市政厅审批,必须和当地的文化、历史相符合。“比如在普罗旺斯地区建造中式的房子,审批就通不过。而改造一些城堡或是古迹等建筑,就连窗户、管道甚至是颜色都要保留原样。”

  马兰儿的家是法国一个仅有8000多人口的小城镇。在那里,她住的是一幢公寓楼,3~4层高,底层带院子。每层都是一户一家,马兰儿住的公寓楼就是我们这里的花园洋房。

  3~4层的带花园普通公寓,与黄龙和山8层左右带电梯的花园洋房,除了在叫法上并不一致,其实在形态上,并没有太大区别。

  一年半前,作为浙江工商大学法语联盟的外方主任,马兰儿从遥远的法国来到杭州。目前,她杭州住所的边上,就是西溪湿地。按照法国因地制宜的建房标准,在这里,就该建造一些低密度住宅。作为今年首发的高端系产品,复地在西湖云山支系老和山麓一侧,打造的15万平方米、融合了64席法式联排院墅和9幢8层电梯洋房的黄龙和山,与马兰儿描述中的法式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

  爱好瑜伽和骑车

  这个法国人喜欢中国哲学和茶

  “来到中国,就是为了解这里的文化;而做法语联盟,也是为了传递法国的文化。”马兰儿来到杭州才一年半,却已经对这里的生活驾轻就熟。

  住在山水人家的马兰儿,对建筑并不了解,但对于杭州的西湖和西溪湿地却非常中意,“目前住的小区环境很不错,离西溪湿地也很近,上班、生活都很便利。”对于居住,马兰儿并没有很多的要求,对于她来说,能与家人一起,生活方便足矣。

  “平时基本宅在家里,偶尔出去练瑜伽和骑车。”杭州天气好的时候,马兰儿喜欢去像西溪湿地这样自然淳朴的地方骑骑车,或是做做瑜伽,放松身心。

  除了这些原本的爱好,到了中国,到了杭州,马兰儿开始接触哲学和饮茶。“我经常会借些中国古代哲学的书来研究,最近又迷上了喝茶,我觉得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计划开设小孩子法语课程

  让更多人了解法国文化

  “最近我们正准备开设一些给小孩子学法语的课程,小到3~6岁,大至10岁以上,目的并不是让他们学习法语,而是感受法国文化,增长见识。”

  马兰儿告诉记者,据她了解,在杭州有许多人对法国充满着好奇和兴趣。“其实法国人是很高傲和爱抱怨的。”在被问及心目中的法国人是怎样的,记者得到的答案不是浪漫,反而有所批评。

  马兰儿所在的法语联盟,不仅仅是让杭州人多一个窗口了解这个国家,更多的是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架起桥梁,让两国文化在更多方面有互相借鉴的机会。就在去年6月18日,马兰儿还应邀参加了一场名为“法国画家看中国”的摄影图片展。

  随着2014中法建交50周年的到来,在今年1月11日,复地·黄龙和山举办了一场名为“悦享法兰西”的盛典,奉献了一场属于杭州的中法交流盛事,而当时,马兰儿就是特邀嘉宾之一。“这次活动搞得很中国。”而这场“悦享法兰西”的盛典也向大家展示了一些影响世纪的法式经典文化以及建筑中的西式情怀。


钱江晚报 地产·专题 a0012 法语老师马兰儿眼中的法国建筑 2014-04-18 钱江晚报2014-04-1800006;钱江晚报2014-04-1800010 2 2014年04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