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杭州新闻

钢琴来了,竖笛来了,古筝来了,还有了调音台
当装有各种乐器的大卡车开进大门时,整个校园都沸腾了

阳光音乐室
把阳光洒进留守孩子的心坎

  本报记者 杨茜 本报通讯员 章珏/文 本报记者 杨晓轩/摄

  当承诺兑现,收获的幸福感超乎想象,也埋下了爱的种子。

  昨天下午2点,衢州市衢江区浮石小学简陋的食堂里,143名小学生齐刷刷地坐着,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就在这一刻,他们将拥有一个梦想中的“阳光音乐室”,摆满各样乐器,流淌各种旋律。

  “农村的孩子,同样可以接受优质的教育,同样可以有音乐梦想。”校长胡小林激动地说,孩子们基本都是留守儿童,他们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缺少父母的关爱,也缺少优质的教育资源。

  颁奖典礼上她的临时承诺

  一个半月后兑现

  今年2月27日第四届浙江省慈善项目奖的颁奖典礼上,浮石小学音乐社的孩子们,用葫芦丝演奏了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领队的小姑娘徐妍当场说出自己的梦想,也是全校孩子的梦想:“我希望学校能有个‘阳光音乐室’,我们就可以在敞亮的环境下,学习葫芦丝。”而她梦想中的这间“阳光音乐室”是这样的——“很大、有充足的阳光,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乐器”。

  干净的童音、质朴的梦想,当场感动了“浙江慈善奖”个人捐赠奖获得者、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陈爱莲,她马上拍板:“我来圆你们的梦想。”捐赠5万元现金给学校,圆孩子的梦。

  其实早在去年年初,浙江省阳光教育基金会就收到了浮石小学要求援建“阳光音乐室”的申请报告。向善的力量总是一拍即合,阳光教育基金会和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决定一起为这些农村里的孩子实现梦想。

  而昨天,相隔一个半月后,装有各种乐器的大卡车开进学校大门的时候,整个校园都沸腾了。

  “那是钢琴吧,好大呀!”

  “那个长长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呀?”……难耐激动之情的孩子们左看右看,止不住的好奇,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灿烂得像个小小的太阳。

  破旧的唯一乐器退休

  音乐教室变身高大上

  浮石小学位于衢江区浮石街道塔石塘村毛家岭山背,从大马路走进学校,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斑驳的墙壁,简陋的校舍,依稀可以看出1952年创办时的影子。

  全校6个班,有143名学生。曾经的“音乐教室”,空荡荡的,只有一台年久失修的电子琴悄然立于一角,一张桌子,还有几本书,仅此而已。孩子们低声地告诉记者:“上音乐课,就是老师弹电子琴,我们唱歌。”而那台老古董似的电子琴还总是闹脾气,罢工。

  如今,这间“音乐教室”已经修缮一新,各种设备填充进来,有点大城市里设备齐全的音乐教室的感觉了,包括:1台立式钢琴、1台电钢琴、7台古筝、2套打击乐器(17件)、1对音箱、1台调音台、1台功放、1台DVD机、1套音响系统、30把教室专用凳、143支竖笛。

  全套的设备,让孩子们好奇万分,他们在衣服上擦擦小手,抹去手心里的汗迹,才小心翼翼地摸一摸这些新来的朋友。

  “真的耶,这跟电视里一样的。以后我们都可以用吗?”一个调皮的小男孩碰了碰黑色的钢琴,仰着脸开心地问老师。

  原来看到梦想成为现实,旁观者也会充满幸福感,那一刻,在现场的记者也觉得很幸福。

  拿到属于自己的竖笛

  想当歌手的梦想又近了一点

  现场,143把竖笛发到每个孩子手中时,大部分孩子隔着包装仔细看着,都不敢拆开包装。我问了一下,大部分孩子是第一次看到竖笛。

  小强只有一年级,他拿出竖笛,不知道怎么操作,对着口就吹了起来。虽然不讲究指法,虽然没有旋律可言,但是发出第一个音的时候,男孩有点惊讶,但马上呵呵地笑了,还用手肘撞撞旁边的同学,一起分享第一个音符。整个食堂里被乱七八糟的竖笛声充斥着,但在现场的我看来,是最美的音乐。

  12岁的叶紫茹已经上四年级了,没有接触过任何乐器,“我只知道唱歌。”女孩不好意思地说。爸爸是名油漆工,妈妈在江山卖衣服,她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奶奶每次看电视,就会夸电视里的孩子,说人家唱得多好,还会弹琴。”

  如今,拥有了人生中第一把竖笛,她很高兴:“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个,从现在开始,我会好好学习音乐的。”她好奇地问记者:“姐姐,我想当一名歌手,是不是学会了竖笛,就离这个梦想近一点了?”

  胡校长看着孩子们,很是欣慰。“我觉得,艺体素养的培养,有时候甚至比文化知识更为重要。”她接着说,学校的孩子们都是当地农户的孩子,家庭都不富裕,在这样的环境下,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很感恩,“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帮助,也为我们学校音乐活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圆了我们学生的音乐梦。”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 a0006 阳光音乐室
把阳光洒进留守孩子的心坎
2014-04-18 3440971 2 2014年04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