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1版:人文

  二十载春华秋实,情定圆明园

  郭黛姮是清华大学的建筑学院教授,当年师从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是梁先生的最后一个学生,她一直致力于中国的土建筑研究,尤其是对圆明园的研究,是数字化圆明园的学术大师。

  对圆明园的痴迷研究和眷恋,这个过程郭教授用了20多年。1956年,还是学生的郭黛姮和同学一起去颐和园谐趣园,碰到一位面容清瘦、笑容和蔼的长者在画水彩写生,一谈才知道,这人正是住在颐和园疗养的系主任梁思成。那时的郭教授当然想不到日后她会成为梁思成先生的关门弟子,从此与圆明园结下不解情缘。“第一次去圆明园是学生时代,那时候上建筑课要画西洋楼素描。当时对圆明园完全不了解,我甚至以为圆明园就是西洋楼。”从不了解到热爱,如今圆明园已然成为郭教授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大师同行,梦回圆明园

  走进展场,郭教授一边欣赏展品一边向笔者、大家们打开了思绪的匣子。沿着奥尔默的十二张西洋楼底片,郭教授讲述了从圆明园遗址的发掘清理到海外寻找圆明园遗失文物的艰辛历程,“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法国抢走的大部分珍宝都在法国博物馆被保存了下来,但英国抢走的那部分文物至今下落不明。”郭教授感叹道:“希望可以早日重见那批文物。”

  20多年的圆明园研究,使郭教授对圆明园的感情与日俱增。她熟悉圆明园每处遗址的情况,甚至一草一木都能言之有据。从展出的琉璃建筑构建到汉白玉石构建,看见它们的花纹郭教授便能辨别出这是西洋楼物件,甚至是西洋楼琉璃构建背后装石灰的洞口,她都能清晰地跟大家介绍其用途。许多人都去过圆明园,但对它却依然知之甚少。“大水法”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喷泉,古代屋顶的脊兽除了装饰外主要用途是弥合瓦缝,类似这样的圆明园建筑细节都在郭教授的讲述下变得生动有趣。在动画互动区域,郭教授也像孩子一样站在屏幕前摆弄,她认为通过这样的新形式,可以吸引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对圆明园产生兴趣。

  打破观念,重识圆明园

  在谈到大众对圆明园的认识时,郭教授认为大家应该纠正对圆明园的原有观念,圆明园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就是皇帝交涉宴饮的地方,其实不然。圆明园历经三代帝王的建设,汇集了中国大江南北以及西方的景观,这体现的是帝王们统治世界的野心。郭教授提到:“圆明园中有许多农业景观,其实那并不是为了享乐,而是提供给不能出宫的皇帝们了解农业状况用的。”

  郭教授认为,利用高科技打造的圆明园特展很有意义,通过3D视频、文物复制等方式可以让大家切实感受到圆明园的伟大,作为专业研究人员应该把这些历史知识通过形象的手段与社会大众分享,让大家真正了解这座民族的瑰宝。

  大师带游圆明园

  “三山五园全球巡展──圆明园特展”正在杭州西溪天堂展出,这是两岸首次呈现圆明园前世今生的主题展,展览将圆明园文物、图片等实物与最新数字科技相结合,呈现出清代皇家园林的辉煌景象。4月24日下午3点,主办方邀请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来展场指导交流,为大家解读她心中的这座万园之园。

  活动地址:紫金港路21号(紫金港路与天目山路交叉口)西溪天堂商业街地下一楼

  咨询电话:88939730


钱江晚报 人文 c0001 2014-04-25 钱江晚报2014-04-2500012;钱江晚报2014-04-2500009;钱江晚报2014-04-2500010;钱江晚报2014-04-2500011;钱江晚报2014-04-2500015 2 2014年04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