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n0007版:宁波城事·资讯

教育部门发布消费预警

选择教育培训机构
一定要先检验“三证”

  本报讯 今年1月,宁波美亚外国语培训学校突然关闭停业,数百名学员被骗,受骗金额高达几百万元。昨天,宁波市教育局通报了事件的进展。

  宁波市教育部门表示,经过多部门的联合财务审计,发现美亚学校存在账面收入不能真实反映学校的经营情况、部分资金流向不合规、现金收付的真实性存在疑点等严重问题。下阶段,教育部门将会同公安、司法机关进一步协商具体处置办法,尽最大努力维护学员合法权益。

  宁波市经办学许可批准的民办培训机构有五六百家,其中宁波市教育局批准的就有80余家。昨天,教育部门公布了消费者四类典型的认识误区,希望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依法维权。

  误区一:不认办学资质,盲目消费

  宁波的教育培训市场存在着一定数量无证办学或超范围办学(打着教育咨询旗号,超范围经营教育培训业务)的培训机构,它们租用民居,没有“办学三证”,向学员仅提供非正规的收据,而不是正规的发票。

  建议:消费者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一定要先检验“三证”,即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证、收费备案表;可以通过“宁波民办教育网”查阅全市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年检情况及相关政策法规。

  误区二:轻信虚假宣传,未签合同

  “快速提分”、“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名师助阵”……教育培训的广告铺天盖地,一些培训机构为了招揽生源,肆意夸大培训效果,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建议:消费者应提高维权意识,要求培训机构将口头承诺写进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便日后发生消费争议时,据合同依法维权。

  误区三:不抵促销诱惑,冲动消费

  培训机构通过各种促销手段,诱导消费者盲目消费。消费者如果因不适应授课方式或培训效果未达到预期效果,提出终止合同,仅差额退款就会导致数千甚至上万元的额外损失。

  建议:消费者对不熟悉的培训机构应持理性消费态度,先采取几周或几月短期试课,等认同授课方式和培训效果后,再续约,建议签定中期合同,以半年以内为宜,有利于降低消费风险。

  误区四:没有索取发票,退费困难

  不少消费者缴费时没有索取发票,又因各种原因不能继续培训,结果要求退还培训费用时,难度增大。

  建议:消费者在消费时应要求培训机构开具正规发票、签订培训合同并妥善保存;可根据《宁波市培训机构收费退费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培训机构在学员提出退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结退费手续。消费者如果发现培训机构拒不按时解决退费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或举报。

  教育部门向消费者建议依法维权四条途径

  途径一:首先,消费者可直接同培训机构协商沟通,要求培训机构履行合同。

  途径二:消费者可向教育培训机构的行业主管部门和审批部门投诉。

  途径三:消费者可向消协投诉;教育培训机构教员可向劳动仲裁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

  途径四:消费者可通过司法途径,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报通讯员 陆灵刚 本报记者 王丹静


钱江晚报 宁波城事·资讯 n0007 选择教育培训机构
一定要先检验“三证”
2014-04-30 3455153 2 2014年04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