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1版:时尚

每条消息都点赞,其实关系很一般

我们只是点赞之交

  前阵子,微信出公告,禁止公众号在微信对客户进行“要求转发至朋友圈”、“靠集赞来获取奖品”等活动。可朋友圈里的点赞活动依旧流行。这让人想不明白:“商家介没套路吗?”

  其实不能怪商家,是网友们太爱点赞,甚至于出现了除了点头之交外的另一种朋友——点赞之交。

  “你和他很熟?”“没有啦,点赞之交。” 何为点赞之交?即常常给你发的消息点赞,看似交情甚好其实关系一般的人。

  这颗爱心代表交情

  情到深处才点赞

  “我很喜欢用点赞这个功能,好朋友朋友圈里的爱心,很多都是我‘贡献’的。”Vicky是个朋友圈达人,平均每天更新5条,给别人的点赞和评论更是不计其数。Vicky说:“我不是乱点赞的那种,好朋友发的我才点。所以,在我看来,点赞是交情深的一种表现。很多时候,我不需要blabla多说什么,简单一个赞,好朋友就能了解我的想法,反过来,我也能了解他们的。”

  同样爱玩朋友圈的小琪也同意Vicky的观点,他说:“两个好朋友在一起,最棒的状态不是无话不谈,而是沉默不语两个人也丝毫不觉得尴尬,只要感受到对方的存在就可以了。我觉得,点赞的感觉就有点类似于此,什么叫心有灵犀,就是这样!”小琪认为,在关系很好的朋友之间,日常的点赞就是很好的交流了,真的有什么话需要倾诉,电话或者面聊远比网络上的沟通更有效。

  有人说:点赞,大约就是酷酷地撇下一句“我喜欢你并且无需你回应”的傲娇情怀。对于挚友,这颗爱心的分量够重。

  点赞就等于打个勾

  “知道了,已阅”

  如今网络社交工具那么多,如果要在每个圈子都表现活跃,太耗时耗力。所以,点赞就成了最简便的“签到”方法。“其实哪里有那么多内容好赞的,无非就是想告诉他:你写的东西我看过了。”岩岩在好几个圈子里混迹,这些圈子的好友很多也是重复的,要是每个人发的每条信息都评论,这一天都不用干什么活了。

  “就好像以前皇帝看奏折,或者我们小时候爸妈检查作业、老师批改周记,看完之后大笔一挥:阅!”岩岩打了一个搞笑的比方,“你说人家辛辛苦苦写了一堆,我要是不表示一下,人家多失落呀。”

  据说,有人为了不让点赞显得太敷衍,发明出了手动点赞,就是在评论里打上“手动点赞”四个字,觉得总比手指头点一点要多花点力气,也更用心。效果嘛,还是一样的。

  你发你的,我点我的

  不点白不点

  有商家流行在朋友圈里搞集点赞的活动,后来不少人发现无论内容如何只要在结尾时挂上“求点赞”仨字,爱心数就会蹭蹭地上去。点赞,只是举手之劳。

  “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的,好友发的朋友圈,她都会点赞。回头和她说起这事,她却完全忘记了内容。说明她根本看都没看就直接点赞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操’啊!”Rina说到这朋友有点哭笑不得,因为不管别人发的内容是好是坏,是悲是喜,她都同等对待。你说她敷衍,可人家好歹动了动手指呢!你说她有心,可她连内容都不记得了。Rina也问过这位朋友的心态,得到的答案是:不点白不点嘛!

  点个赞,给共同好友看

  我是活跃分子,不是“边缘”

  有的人点赞,是给朋友看。有的人点赞,却是给共同朋友看。为啥?以表自己是圈内活跃分子,与谁都交情甚好,并不“边缘”。

  小倩的朋友圈里就有这么一个人,在每个共同好友的消息里,都能看到她的“赞”。无论那些朋友的消息是一大早发的,还是凌晨发的,都能在评论栏里,看到她的头像。看多了小倩就有点儿纳闷:“他们没那么熟啊……”小倩说,这人是她的同事,在单位里的人际关系并不好,属于“边缘化人物”。而所谓的共同朋友,也都是有工作往来的客户。“很多人和她只有几面之交,为了工作方便加的微信。结果每个人发的她都去点赞,搞得客户也一头雾水,甚至有客户都不知道她是谁。”而她还是乐此不疲,成为小倩朋友圈里名副其实的点赞党。

  有人曾笑称,微博、微信出现的点赞功能,让那些边缘化的人物,也找到了存在感。

  点赞盛行

  社交简略化

  某集《生活大爆炸》中,可爱的谢耳朵把某视频网站黑了一把。原因是:该视频网站本来是用星级来评价视频,现在改成了点赞。这让他无法了解网友对自己视频的真实评价,并让评价都变得过于敷衍。在我们身边,曾经不少网站也都有“顶”和“踩”、“献花”和“丢鸡蛋”的功能,但现在,很多能够表达不满情绪的功能被弱化了。在优酷上,一个视频下只能看到一个上翘的大拇指标志,表示“顶”,只有把鼠标移到这个大拇指上,“踩”的标志才会显现出来。而土豆网上,则只有一个上翘的大拇指。在国外的一些社交网站或论坛上,情况也是如此。

  也就是说,一个点赞,就包含了所有的情绪,网友们看到的,也都是看似积极向上的“大拇指”。

  对于谢耳朵的黑评,该网站给出的解释是:在评星机制下,大多数人会点击1分或5分,2分、3分、4分则遭受极大冷落。它们发现大多数人只需要情绪化态度,而非理性、客观、逻辑的分析。而对于发消息的人来说,也是如此。

  原因很简单,上传视频照片、发微博朋友圈的人,都是希望得到赞美和认可的,很少有人是为了找骂找抽的(凤姐之类的除外)。当弱化了“踩”、“丢鸡蛋”等差评功能之后,看客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点赞,要么闭嘴。那么对于被围观的人来说,被人喷的几率大大降低了,久违的认同感也就在别人的点赞中找回来了。所以,社交慢慢被简略化,并不是简单的“偷懒”。


钱江晚报 时尚 b0001 我们只是点赞之交 2014-05-09 3447165 2 2014年05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