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7版:中国新闻·连线

人情法理
如何守住公平正义

  一封复旦部分学子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交的求情信引起热议。部分网民对学生的请求持有异议,也有少数对此表示理解。法律专家认为,尊重民意并不等于被民意绑架。

  复旦部分研究生、本科生恳请法院不要判林森浩死刑并立即执行。主要理由包括:首先,学生们认为每一条生命都是珍贵的;其次,林不是多次杀人、伤人的极为凶残的人,他肯帮助他人,曾参与抗震捐款并多次拒收病人红包等。作为同窗,从情理上,学生们希望给林森浩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

  但网民对复旦学子的这一举动,大都抱着批判的态度。“倘若一个上书就能左右司法审判,那法律的威严何在?死刑的威慑力又将被置于何地?”网民“ONEKIM”说。

  对于学生们的举动,复旦部分教师给予理解,但也同时表示,司法审判的独立和公正,不容任何力量动摇。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上海市政府特聘决策咨询专家石磊说,法理和人情,在交集空间里,法可容情;在没有交集空间时,则法不容情。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网民就此事提出质疑:复旦部分学子的请求信于3月份递交,为何要选择现在这个时机公布?又是谁将这份请求信公布了出来?“是否有人刻意利用学生的善意在‘炒作’或企图影响审判?”网民“张弛”说。

  复旦管理学院学生小施告诉记者,林森浩的辩护律师曾出现在自己的课堂上。“他的讲话基本上和联名信上的内容差不多,主要是觉得林家应当竭尽全力赔偿黄洋一家,但是不希望复旦再失去一个学生。那个律师还请了一些林森浩的同学过来,但那个签名是完全自愿的。”

  上海市律师协会刑事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林东品认为,尊重民意不等于被民意所绑架,法官还是会做出独立判断。          据新华社


钱江晚报 中国新闻·连线 a0017 人情法理
如何守住公平正义
2014-05-09 3465366 2 2014年05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