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时评·个论

这车改,更省了还是更费了

  沈阳市浑南新区取消区管干部公务用车不到3年,新一轮改革又推出了。这个被浑南新区国资监管局称作“全国首创”的新举措,亮点在于将车管中心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合署办公,统筹政府用车需求,前者负责调试、监管、派遣、费用审核等,后者围绕政府公务用车市场,开展车辆租赁业务。因而,有媒体将此模式称为“公务的士”。

  用钱来量化,是解释这个模式的“首创”进步意义最有说服力的方式。浑南新区官员表示,相比以往,每辆车每年可节省1.28万元,原来的39名司机还被压缩至10人。

  但是,透过这组漂亮的数字,人们不难发现,不仅省下来的不可能有一分进库,反而盈账的后面,其实有本巨大的开支账。

  “首创”之前,浑南新区的60台车子,是由区管干部公务用车组成的,供120个部门使用。“首创”后,取而代之的是4台中巴、7台小客、60台轿车。而且这60台轿车,其中40台小排量丰田每辆购价8.1万元、20台捷达每辆购价9万多。至于原来的60台车去哪儿了,报道中未作进一步披露。

  推倒重来的“首创”,其实是用钱堆出来的。总车购价数目不小,这多出来的26名司机,也被分到了基层单位。至于每辆车每年“节省”的1.28万元,按照浑南新区的说法,“部分经费作为通勤补贴,按照相应层级进行补贴,鼓励利用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去了。而对于车改后给公务员发放的补贴是多少,浑南新区也未作透露,仅表示“远不够自驾的成本”。

  也就是说,“公务的士”除了花钱全部安装GPS便于监管被私用,由于车钱成本与用车结账,买单的还是财政。倒是公务员口袋里,更多了些名义上是财政“节省”下来的“红利”。因而,浑南新区的“首创”性改革,是个越改越费、越改越肥的改革,从控制节约财政支出的财务账面来分析,不仅没进步,反而是倒退。倘若这个“首创”成为模式,造成的新开支与旧浪费,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一个财政补了钱还不停地在“公”字头上做文章的改革,是不可能走出公费支出这席惬意的被窝的。浑南新区公务人员,既享受着个人交通出行的财政补贴,又将补贴的数目跟弹性十足的“自驾成本”去攀比,那么,公车改革的这把刀子,便会刀刀割着公家的肉。

  公务用车改革之所以至今走不出一劳永逸的困境,说到底就是摆不脱体现与民不同的优越身份。落到口袋里的,公家的补贴就成了私款了,一分都不想动,一角都动不得。一出门、一走路,又觉得自己是公家的人了,是为公出门走路了,就憋屈得不行了,就想到公家那块割不完的肥肉了。如此心态的公车改革,脑子动得再多、“首创”办法再足,都只是变着法子报账而已。单拿哪一个数字出来说话,都会因经不起推敲,而显出苍白的漏洞。

  浑南新区的八折“公务的士”,对于公务人员来说,却是个全额报销的出行;对于财政来说,是用公款坐公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汤换了,药依旧。

  一切不按公务交通总支出大幅降低为终极目标的公车改革,如同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一样,都是“耍流氓”。只不过,一个耍的是异性,一个耍的是民心。


钱江晚报 时评·个论 a0016 这车改,更省了还是更费了 2014-05-18 钱江晚报2014-05-1800007 2 2014年05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