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热点

一座水晶城,曾富了钱包穷了环境脏了母亲河
痛定思痛,浦江县倒逼水晶行业整合,环境改善了产业也升级了

昔日“牛奶河”,如今可畅游

  五水共治,这个浙江环境治理的关键词,不仅已经收入大家的日常词汇库,更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身边的环境。

  您看看这两张对比的照片,一张青山绿水,一张污水横流,你能相信这截然不同的景象,发生在同一个地方吗?

  从前天起,由省环保厅所组织的“五水共治”采风活动启动,对全省重污染、高能耗行业整治提升开展巡回采风。记者抵达的第一站,是毗邻义乌的浦江县。

  浦江是一座水晶城。从1982年,浦江两座小乡村的村民们,开起了家庭磨珠作坊,浦江便和水晶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30年来,水晶让浦江的经营户收获了财富,却失去了母亲河。

  牛奶河遍布,青山绿水成了往事,而这一切在近年迎来了改变的契机,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浦江走出了怎样一条生态路?咱们眼见为实。

  昔日垃圾牛奶湖

  如今已可畅游

  翠湖是浦阳江最宽的河边段,紧邻浦江县城。距离上的优势,让这里一度成为水晶经营户的集中地。并不算大的湖边,曾聚集着1400多家水晶玻璃作坊。

  “以前这里可是脏得不得了!河水要么白加黑,要么酱缸一样,我们洗手都不敢洗。”文先生就住在翠湖东岸,一说起从前的翠湖,苦笑连连。

  文先生说,翠湖的颜色,那是要看天气和季节的。水位高的季节,大半湖面都是乳白色的,那是湖边水晶经营户们排放的废水。夏天洪水来了又去,湖边和湖中间的树枝上就挂满了各式垃圾,那时候是彩色的。

  而到了枯水季节,水底的淤泥露出,加上湖边几个养殖场的排放,那时候湖水是浓稠的黑黄夹杂白色,是另一种让人避而远之的彩色。

  “水的颜色让人看了就起鸡皮疙瘩了,湖面上还一年到头漂满垃圾,臭味更厉害。”文先生说,不止周边附近,连周边的水晶经营户都天天埋怨。但这湖水越脏,却越是让大家觉得“破罐子破摔”,“都比垃圾堆还脏了,干脆什么都往里面倒了。”

  听着文先生的叙述,再看看面前的翠湖,记者恍如隔世——如今的翠湖,一片清波荡漾。

  浦江县环保局局长楼真安说,那是因为在去年8月,翠湖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后,除去河道清淤,更是将周边违章建筑清理一空,区域内1092户居民的生活污水也统一排污纳管。这一套组合拳,让翠湖的水质,从去年的劣五类提升到了三类。

  站在翠湖边,楼真安显得底气十足,直言自己打算今年7月份,就去翠湖游泳。“翠湖现在的水质完全已经可以游泳。不光我下去游,夏宝龙书记都曾说夏天要来翠湖游泳。不光书记能游,我保证以后市民们也一直都能游。”

  一座水晶城

  曾富了钱包穷了环境

  曾经的牛奶湖,可不止翠湖这一个。

  在浦江,几乎每家每户的生计,都或多或少地与水晶沾上了边。

  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这样形容浦江人:不是做水晶的,就是做磨钻机器的,即便是从事其他行业,家中也少不了有房子出租给水晶经营户。从这个角度来说,水晶城名不虚传。

  然而水晶行业的发展,却让这座水晶城,显得并不那么清澈透亮。水晶经营户绝大多数属于“低小散”经营,简陋的厂房多是违章建筑。制作中产生的废水与尘渣在河水中随意倾倒,乳白色的“牛奶河”在浦江随处可见。

  公开信息显示,从浦江县城至出境断面,从2006年开始浦阳江上仙屋出境断面水质均为劣V类,是浙江省江河水质最差的河流之一。如果把范围缩小至钱塘江水域,浦阳江是钱塘江支流中水质最差的河流——没有之一。

  水晶,给浦江带来了经济的富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浦江的水质差,其实原因就在两个方面,一是垃圾,二是水晶。”谈起水质,楼真安摇头叹道,这两个原因,每个浦江居民都清楚。

  垃圾问题在于,浦江新垃圾填埋场八年来迟迟无法落地,老填埋场始终处于“限流”状态。大量垃圾无法去,居民们甚至养成了趁着洪水来往河里倾倒垃圾的习惯。不过随着新填埋场去年就位,垃圾问题得到了解决。

  然而水晶的废水尘渣,却一直是难题。

  “2006年、2011年,县政府都曾出台政策,打算对水晶行业的排放进行管理与限制,但都因种种原因而停滞。”施振强并不讳言,县政府在治理水晶上曾经历过失败。究其原因,施振强以“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来形容。以往的治理都是以环保费用等经济杠杆来做调节,对整个浦江的水晶行业体系,却涉足不深。

  于是,2013年,第三轮治理开始了。

  污水与废渣找到了出口

  牛奶河开始变清了

  这一轮新的整治,从拆除违章建筑、整顿无证经营户入手。一年下来,2万多家经营户中,关停取缔了水晶加工户14197家。但政府强势关停的背后,是对整个水晶产业的重新整顿。

  “整治不仅仅是把水整干净了,把水晶行业也整理得有序了。”这些年来,东洲水晶的老板老王也在为浦江水晶行业的乱像头痛。

  “许多本地人就搭了许多违章建筑,租给经营户。生活垃圾和工业污水肆意横流,河水整天白蒙蒙的。”虞宅乡是浦江水晶产业的发源地,乡党委书记周占伟说,仅仅他们的一个乡便有着各式水晶加工点2700家,曾有近万人从事这一行业。

  但随着整治的深入,经营户们开始走向合并升级。老王如今的主车间已经拥有100多台机器,虽然新旧不一,但基本是属于三代、四代的机器。污染最严重的第一代机器已完全淘汰。

  在大车间内,也新建了多成沉淀与过滤设备,废水基本可以回流再使用,沉淀下的尘渣,则由县政府组织,统一收集处理,基本杜绝了废水直排进河的现象。

  “一方面是整合升级,一方面是寻找替代产业。”周占伟数了数,在经过整治合并后,虞宅乡只剩下46家水晶企业,废水与尘渣俱由政府集中管理、统一收集,经过专业处理后再进行排放。

  这一系列整治,带来最明显的效果便是乡里的几条牛奶河都回归往昔。比如下花园村村口那条牛奶河,水质长期在四类,甚至往五类发展。但如今,这条河水已恢复澄清,水质回升为清澈的二类水。村里就此萌生了生态旅游的新行业,青山绿水畔的农家乐已吸引了不少游客。

  “接下来是建立园区,设立准入门槛,进一步倒逼小散经营户整合升级。”楼真安说,对于目前剩余的水晶加工厂,浦江正在修建一座拥有完善环保处理设备的大型产业园区,该园区计划明年投入使用,生产污水统一进行过滤管理。“这是为了彻底杜绝‘牛奶河’再出现在我们的河流中。”

  目前,浦阳江出境断面的水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高锰酸盐、氨氮、总磷浓度同比好转了20%、35%、28%,交接断面生态考核结果综合评价为优秀。牛奶河、垃圾河已基本消灭。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从过去全省倒数第一,上升到了第38位。


钱江晚报 热点 a0002 昔日“牛奶河”,如今可畅游 2014-05-21 3479969 2 2014年05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