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z0004版:嘉兴生活·综合

朋友

  中国的年轻人在结婚以前,尤其是男性,嘴上挂得最多而又最带有感情色彩的两个字,那就是“朋友”。在那个年龄段里,朋友就是他们情感的依托,不仅是知己,还是生活的中心,当然,还是他们的助手和靠山。所以不管碰到好事还是坏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朋友!甚至连笔记本里抄录的,也都是一些关于友情和友谊的名言。我在那个时期,也摘录了不少关于友情和友谊的名言,结识了不少朋友,而且,朋友总是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多。那个时期,人好像总是处在兴奋状态,走路总是像跑步一样,却总是一事无成。因为人的精力和情感是有限的,所以外婆常常劝我,朋友不是越多越好,有几个知心的就可以了。她说:当你的朋友越来越多时,其实你的真心朋友就越来越少了。这不是人家对你不好,而是你自己顾不上,没法体味,没法付出,久而久之,人家也不会使劲往你身上粘了。尽管外婆说得有理,但那个时候,我根本就顾不上听她的。

  后来成家了,生活的重心和兴趣改变了,就自然而然地减少了不少朋友,当然朋友的功能也随之减弱。不过,朋友依然是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份,无论什么样的功利和劝说,都无法改变我对朋友依赖和情谊。我以为人没有朋友可以成活,但无法生活。不过,前几年我看了一篇短文后,让我改变了这一看法。那篇短文讲述了一个美国男子为了和家人团聚,乘飞机回家时遇到了险情,当他脱险回家后兴奋地讲述遇险的经历时,妻子和孩子却根本就不感兴趣。美国男子惊恐不安,死里逃生的巨大喜悦与情感的冷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最后导致这个美国男人用自杀的行为结束了从险情中捡回的生命。我想,如果这个美国男子有几个知心的朋友,哪怕是能够说说话的朋友,他就不会有这种绝望的念头和极端的行为,也许他会邀请他们去酒巴,在痛饮和畅谈中得到宣泄和满足。所以我还是认为,人的交往和交流是不可以忽视的。一个人生活中如果没有朋友,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缺乏一种畅快的交流,缺少倾诉和倾听,生活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一些阳光和温暖,甚至会从孤独走向狭隘。著名相声演员马季说,晚年的幸福生活要靠“四老”支撑,就是:老窝(屋),老伴,老友和老底(钱)。作为一个人的晚年生活,老友应该是可有可无的,但作为一个人晚年的幸福生活,老友就必不可少了。走访老友,在窗前泡一杯茶,聊聊天,说说老话,谈谈心事,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当然,老友并不只限于同性。

  说到朋友的性别,很羡慕小时候的朋友,那时是没有性别的,大家在一起玩,根本就不用顾忌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是小弄堂里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还是春天到郊外油菜花田间抓蜜蜂,都是一群个子不齐,男女不分的孩子。尤其是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因为都是在晚上,一般不吓哭一个小女孩是不大会收场的。大约从青少年期开始,男女才有了明显的界线,好像男女在一起非要干出点什么越轨的事情来。其实,青少年时期是男女之间最应该交往的时候,但恰恰是不相往来。不要说是朋友了,就是男女同学在街上碰到,也会像陌生人一样,谁都不会理睬对方。到了中青年以后,朋友间男女的界线又开始模糊起来,大家都已经很成熟了,如果要干什么传统意义上的坏事,也用不着像朋友那样常常在一起昭然于大庭广众之下,完全可以转入地下悄悄地玩。

  我曾经画过一幅题为《访问》的画,是一个手握拐杖的老太去看望一个正在楼窗上读书的老头。尽管题目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是“访问”,但是,几乎每个读画的人都把它看成是“回家”:老太太买菜回来,老爷子还在看书。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对于异性朋友,即使是老头老太,人们从理论上还是不认可的。这是非常可悲事实!一位在苏州当教师的德国朋友,她看了此画却颇为感动,说:从红颜为友到白头相知,这是一种多好的人生景况。

  朱樵/文


钱江晚报 嘉兴生活·综合 z0004 朋友 2014-07-04 钱江晚报2014-07-0400009 2 2014年07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