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班主任沈泠怡:
班上近一半是保送生
暑假多数没有选择恶补
本报记者 朱平/文 尹炳炎 朱平/摄
午后2点,杭州密渡桥路口车站,沈泠怡登上B支1路公交车,车厢里呼呼吹着的空调风,暂时把热气隔在了窗外。那一天,杭州正好开启晴热模式。
上车后,找了个靠近车站指示牌的位置坐下,沈泠怡从包里掏出一张小纸条。7月5日报名当天,作为班主任,她让杭十四中高一(10)的44名新生自己写下联系方式,包括家住哪里,父母的联系电话,工作单位等。这一张纸条的主人是个女孩,家住三墩,是这次沈老师要家访的对象。
“昨天,我给她打电话,小姑娘告诉我,从我家到她那儿,要先坐1路,然后再转B支1,在丰庆路三墩路口,下车。”沈老师说,大热天的不选择打车,是想感受一下,女孩今后每天上学放学要走的路。
沈泠怡说,现在的家长多了一份平和心态,对孩子的期待是适度的。所以也没了“副课”老师当班主任的纠结。
开学能认出每个学生,全是暑假做的功
沈老师是杭十四中的政治老师。论教龄,她是学校超资深的老师,1993年从浙江师范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十四中教书。说到当班主任,沈老师也称得上老资格,断断续续加起来也做了快10年的班主任。
带新高一的第一学年,沈老师要对班上7成学生进行家访。“听上去是不是很少?”沈老师问,还没等记者回答,她就自己解释起来,“高中和初中、小学不同,之前大家基本都是就近读书,家离学校都比较近,到了高中,班上学生不仅是杭州市区的概念,现在每个班还有不少来自温州、丽水等的外地生。所以能完成7成家访,量已经很大了。像这次去的学生家,公交车打个来回就要半天。”
回想自己读书时,对班主任的一种特异功能很是佩服,那就是认人,开学第一天,居然能准确无误把全班几十号人对号入座。听记者说起这,沈老师摇摇头苦笑:“哪有这么神奇,都是老师在暑假下的功夫。”
沈老师说,以往带高一新生班级的老师会拿到一份新生资料,上面不仅有学生及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关键是每人还配了一张大头照。于是新学期前的那个暑假,沈老师这样的新高一班主任会一遍遍地看图认人,两个月看下来也认得八九不离十了。
“不过,今年新生资料里没有照片,所以我想在开学前,多跑几户人家。”上周六,沈老师就家访了三户学生家庭,把大半个七夕节都用在了家访上。
班上近一半是保送生,上奥数班的没想象中多
经过路上近1小时20分钟的摸索,沈老师终于找到女孩家所在的小区,还没走进单元楼道,一个带着框架眼镜,梳着一把马尾的女孩就咧着嘴迎了上来:“沈老师好。”沈泠怡很好奇这个巧遇,女孩坦诚地回答:“你不是上车前给我打过电话吗?我算了下时间,差不多了就出来接你了。”
走过一小段没有灯的过道,女孩打开家门,一阵凉意扑面而来。女孩的爸爸拄着拐杖,对还没进门的沈老师说:“老师欢迎欢迎,这么大热天的,还来看望我们。”
父女俩让沈老师坐在全家客厅的上座——沙发正中位置,对着沙发仅3米远的墙上,空调卖命地工作着,看得出这是为沈老师的到来,掐着点打开的。
来之前,沈老师就知道女孩的家庭条件不好。爸爸身体不好,父女二人主要靠低保补贴过日子。在简单的寒暄后,沈老师小心翼翼地问起了家里的情况,原来女孩还有个哥哥,后来父母分开,女孩跟了爸爸。平时亲戚朋友也会支援一下父女俩,爸爸把这些钱全用在了女儿身上,比如8平方米左右的幽暗客厅里,最值钱的大件,除了那台空调,就数女孩的液晶电脑了,被放在专门的电脑桌上。一台32寸左右的电视机因为实在没地摆,被搁在了电脑桌边的地上。
“我们做家长的没文化,这次能上十四中,全靠她自己努力。”父亲在老师面前一点也不掩饰对女儿的自豪。
女孩是保送到十四中的。沈老师曾做过一个小调查,班上44名学生,有近一半是保送生。在这几天家访中,沈老师说,保送生的家长常常会表达出这种自豪情绪,这些保送生中,平时去上奥数什么培训班的也没有想象中多。像暑假里,去家访的几户人家,孩子大多数都在家里,没有报这个班那个班的恶补。即便是报班的,也是有选择性地报了自己比较薄弱或感兴趣的科目。
说起学习,女孩爸爸很担心孩子的物理成绩,怕今后拖了后腿。沈老师安慰父女俩,开学后,可以充分利用任课老师的资源,多多交流,“能努力跟上当然是好事,但也不能太急,否则反而会失去对学科的兴趣。,你们这届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政策,可能没有文理科的概念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会更大,到时你完全可以拿长项去和别人比。”
一旁,父女俩边听边点头。
10年前有家长质疑,副课老师当班主任怎么行
聊了半个小时,沈老师对女孩的暑假生活、学习状态和兴趣爱好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了不影响女孩父亲休息,沈老师和记者使了个眼神,决定结束这次家访。
女孩执意要送沈老师到公交车站,一路上,师生俩撑着一把太阳伞,聊起一些小隐私。
等女孩回去后,记者忍不住问:为什么家访中,家长一直没有问你教什么学科?难道你们事先就沟通过?
沈老师笑了笑说,之前和学生自我介绍过,不过至于学生有没有把她的自我介绍带给家长,她就不知道了。其实,现在在高中,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接受“副课”老师来当班主任,所以家访中,这已经不是焦点了。
“我记得十多年前,是有家长提出过这事,那时我刚生完孩子,一回来就当班主任,有家长质疑,一个刚生完孩子,又是教副课的女老师当班主任,行不行?”沈老师说,现在已经没有家长再有这种“特别想法”了。
对这样的变化,作为多年的班主任和家长的同龄人,沈老师的分析是:像我们这些上世纪70年代生的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期待,多了一份心平气和的态度,那种成龙成凤的迫切感没那么强烈,对孩子的期待值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而是根据孩子特点,有适度的期望。而且,随着新高考改革实行,副课、主课的概念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回到密渡桥路口,和沈老师说再见,她拉住记者问:“今天家访的女孩家挺特殊的,家长希望低调些,要不就不写学生名字吧!”得到肯定答复后,沈老师笑着和记者挥了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