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做兼职的钱资助贫困儿童
他想把自己的爱心推广到全校
大学生孙磊和他的一元钱计划
本报记者 林晓莹 通讯员 覃于烜
本报记者 林晓莹 通讯员 覃于烜
“浙江传媒学院校区的宿舍楼每层有25个寝室,每个寝室4个人,加起来就是100个人。如果每人每月拿出1块钱,一层楼就能资助一个孩子,一栋四层宿舍楼的人就能资助4个孩子,整个校区算起来大约可以资助40个孩子。”
提出这个倡议的是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学院广告专业大四学生孙磊。他从大一开始,就一直关注贫困儿童,不定时地向需要帮助的孩子捐赠衣服、书籍等物品。而他自己,也是一名贫困生。他说,公益要做,并且要一直做下去。
坚持做兼职
每个月向贫困学生资助一百元
去年12月份起,他开始每个月向贵州贫困山区的一名三年级学生资助一百元钱。起初,孙磊想资助的并不是现在资助的这孩子。去年11月,孙磊联系到了参与西部志愿计划的一名志愿者,希望通过他来固定资助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的一名学生。然而,对方拒绝了孙磊,他们认为大学生目前还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不适合固定资助一个孩子,只同意他捐赠衣物、书籍之类的物品。
“但是我觉得捐衣服只能解决暂时性的问题,并不能从实际上改变什么。”于是,孙磊开始在网上留意这方面的信息,发现了一个民间公益组织。“这个组织特别好的一点就是,资助的钱并不经他们的手,他们只负责把需要帮助的学生的资料发给我,让我自己选择资助对象,自己联系资助学生的家长或者班主任。”孙磊说,在这个组织里,每个人都是每月固定向需要帮助的孩子资助一百元生活费,并且在一般情况下不能间断,一直从小学资助到高中甚至大学。
选择资助这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孙磊说全凭“眼缘”,一看到资料,就很想帮助他。这个孩子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家里只靠母亲在外打零工赚钱,还有一个正在读大专的姐姐。
“这样一个家庭,如果要培养一个大学生,完全是入不敷出的。”孙磊说,这个孩子很懂事,学习也很用功,他不仅仅希望这个孩子能吃饱穿暖,更希望尽自己所能帮助他走出大山。每月除了资助一百元钱,他还会打两个电话给班主任了解情况,和孩子聊聊天。
“大一、大二的时候,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我只能捐些衣物,现在自己在做兼职,好的时候一个月有一千多,差点也有几百块。每个月拿出一百块来资助这个孩子,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课余时间,孙磊会用PHOTOSHOP给一些商家做海报或者广告,赚了钱就拿出一百块捐给正在资助的孩子。他不愿用家里的钱来进行资助,不希望给家里添加额外的负担。
孙磊说,一百块钱对一般人来说,或许就一两次饭钱,有的人甚至吃一顿饭都不够,但是对贵州贫困山区的人来说,可以买很多生活用品。
启动一元钱计划
发动每个同学每月捐一块钱
“贵州贫困山区家庭的年收入大约只有3500元,他虽然没有去过,但光看照片就觉得心疼。冬天那么冷,那些孩子只能穿很破的衣服,大冷天还穿凉鞋,鞋带还是坏的。”孙磊说,每月资助的钱不多,但在那足够让孩子去买双保暖的鞋过冬,还可以拿出十几块钱来买学习用品。
看到这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孩子,孙磊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对现在的生活状况也很满足。“穷是相对的,当你面对的都是拥有几百万元的人时,你有几十万也可能会觉得自己是穷的。但你见过真正的贫困时,你会觉得自己很幸福。”孙磊说,学院领导平时对他比较照顾,做的兼职也和专业相关,既能赚些钱又可以学到知识。
下个学期开始,孙磊将正式开始实施他的“一元钱计划”。发动每个同学每月捐一块钱,每栋寝室楼资助4个孩子。同时,他还在计划这个学期去贵州看望他资助的孩子,用相机去记录他们的生活,回来分享给其他同学,“影像比文字更能打动人,我想把这些资料带回来给同学们看,宣传这种固定资助形式。”
“从大山里走出一个学生真的是太难了。”孙磊曾向身边的人询问过,是否愿意每月捐出一块钱来资助贫困学生,大家都欣然应允,毕竟一年也不过12块钱,都可以接受。然而,孙磊担忧的是,短期性的捐款大家都很乐意,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坚持下去。
“我现在已经大三了,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时间再把这件事让大家知道,但万事开头难,如果不去做就肯定不会成功,我会尽力而为。”
资助贵州贫困山区的孩子已经快5个月了,这5个月来,孙磊学到最多的就是感恩。“每个月捐一百块钱,虽然不多,但是会感到身上有个担子压着,更加懂得家庭的责任,也更懂得感恩。”孙磊说。
“不知道会不会一直资助这个孩子,如果未来这个孩子不愿意读书了,也许我会中断资助,但固定资助一个孩子的行为不会终止,”孙磊说,人不能越活越倒退,大学时都有的觉悟,不能以后就没有了,只要我还有能力,我就会一直资助下去。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一起加入进来,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