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14版:人文

文章导航

绽放国博,东方葵静待相依

许江艺术展28日北京开幕,隔壁还有包豪斯展

  9月28日,“东方葵:许江艺术展”将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从2006年个展起,八年来,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著名油画家许江笔下的葵,在北京的地标中心中国美术馆,在我们身边,在世界各地,每一次都开得深重而浓烈。

  这位同时擅于绘画、书写与吟诵的艺术家,用自己的画笔、钢笔与思考,刻画他与他这一代人,在一个时代之中的生命历程与精神造像。这便是本次展览名字中的“葵”与“东方”的涵义所在。

  如果,你是与许江同时代人,那么,无需多言,你,即是知音。“我的同一代人,一眼就会懂得,葵的表情。”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许江说。

  如果,你尚年轻,可以试着如同感知父辈一般,来感知许江的葵。在东方葵让人热泪盈眶的生命影像中,你们将被召唤在一起,成为同行者。

  展览将于11月15日闭幕,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东方葵将在国博,与许江一起,等待知音前来。

东方葵,一代人的知音

  许江画葵,已逾十载。

  2003年8月的某日,在马尔马拉海附近的小亚细亚高原上,他邂逅了那一片广袤的葵原。在一片夕阳下的老葵中,他看到自己,以及那曾经向阳花开的一代人。那一瞬间,在记忆中蒸煮了几十个年头的经历,被怦然激活。

  从此,许江开启了他的葵园绘画。

  前不久,中国社科院的孙歌女士,专门造访了许江的画室。她与许江,都出生于1955年。初次见葵,几乎是在瞬间,孙歌以停滞的脚步与凝结的表情,表达出她的共鸣。

  孙歌说:这成片成片的葵,唤起了她心灵深处的生命感觉,复苏了某些早已沉睡的情感记忆。

  许江与孙歌这一代人,在新中国出生,在文革中长大,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与中国社会一路同行。他们亲历了中国历史上最迅疾的思想变革与最剧烈的社会变迁。文革结束后,这一代人带着文革之痛和历史的迷茫进入大学,进入艺术或思想的领域。无论在何时何地,从字里行间,从画面上,从歌声里,我们都可以明确地分别出这代人的气息,辨认出他们的身影。

  如同古人寄情于山水、寄情于梅兰竹菊,这一代人,在始终向着太阳的葵中,寻找到了他们共同的生命经验和精神气质。

  今天的年轻人,或许对上世纪人所经历的变革与动荡,终有隔膜,或许也很难意会,为何,一种如此普通的植物中,能寄托如此深重的情感与记忆。但,这正是许江这一代人,生命难以挣脱的本来面貌。

包豪斯展,和葵展比邻而居

  作为许江近十年创作生涯的集中展示,这次展览共展出“葵园”主题的大型油画作品近五十幅、系列水彩作品百余件,以及一系列雕塑作品。

  依照不同的观看方式,展览将分为“重屏·东方葵”、“层览·葵平线”、“综观·一花万果”以及“俯仰·共生”四个板块。

  其中,“重屏”部分以最新创作的大型油画作品《东方葵》系列,呈现层峦叠嶂、黄钟大吕般的恢宏气度;

  “层览”板块以21幅油画长卷,向中国画传统中游目骋怀的观照方式致敬,展现出一个个辽远的横轴视界;

  第三部分“综观”,首次展出了铸铜雕塑作品《一花万果》,以及百余件“群化”的水彩作品,探讨“浅深聚散,万取一收”的观照方式;

  而在国博大厅耸立的雕塑群《共生会否可能?》,则由1400株高达6米的铜葵组成。2013年,这组作品在德国德累斯顿国家博物馆展出时,曾被费舍尔馆长誉为:“如若一片向上流动的火焰。”

  与许江的葵同时北上的,还有“作为启蒙的设计——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包豪斯藏品展”。

  包豪斯,被誉为“欧洲发挥创造力的中心”。作为设计的启蒙,包豪斯创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法则,使设计成为了独立的学科,奠定了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模式,今天所有现代建筑、设计和艺术的教科书都是从包豪斯讲起的。

  这次展览的藏品,来自于2010年杭州市政府引进的“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近现代设计史系统收藏”,这个亚洲最大的包豪斯收藏涵盖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染织设计和绘画、雕塑、戏剧作品及相关文献。本次展览是该收藏落户中国美术学院后,最大规模的集中展示。

  9月28日,这两个展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比邻而居,共同谱写东西方艺术交相辉映的一幕。


钱江晚报 人文 b0014 绽放国博,东方葵静待相依 2014-09-23 钱江晚报2014-09-2300006;钱江晚报2014-09-2300009;钱江晚报2014-09-2300011 2 2014年09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