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13版:人文

唯有儿子和诗歌,能令他细语

继《给孩子的诗》之后,北岛着手编撰《给孩子的散文》

  北岛,是个不爱说话的人,这是记者上一周和这位名满天下的诗人接触几次以后,最大的感受。

  北岛是湖州人。湖州赵家,在当地有名。今年91岁的著名版画家赵延年,是他的叔叔。这次,北岛也在杭州看望了他。

  因为是私人原因来杭州,所以,大部分时间,北岛都不太愿意打扰别人,只有在晓风书屋和舒羽咖啡馆的两次会友,算是和杭州有了些交集。记者对这位诗人的感受,也是缘于此。

  直、倔

  就是这根“老木头”

  第一次,是在杭州体育场路上的晓风书屋,得到消息的记者,守在那里等他。晚上9点半,一个消瘦的身影,跟在别人身后,静静地迈步进来。

  那个晚上,北岛给一些慕名而来的读者签名,书是《给孩子的诗》,这本书出版一个月,目前已加印了五次,销量近五万册。在晓风书屋逛的时候,有读者恭维他:这是诗歌出版界的奇迹。听闻此言,北岛安安静静一笑,嘴角有细长的两道酒窝。

  第二次,是他离开杭州前,我们一起吃饭。那天正巧遇上阿里巴巴美国上市和浙江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席间,当大家七嘴八舌讨论热点的时候,他也一直安安静静地听着。

  “您一直都这么安静吗?”记者问。

  “是。”他身边人帮他回答。北岛却仍然用笑容来回答,眼神里,有一种善意和淡然。

  圈里人都叫他“老木头”。他的朋友曾说:“‘老木头’的意思很丰富,‘直’、‘倔’应该是其中之义,也不乏隐藏了有些许‘木讷’的涵义。”

  诗歌教育

  最好从娃娃抓起

  虽然不爱说话,但关于诗歌,他很愿意跟你交流。

  “你喜欢看什么书?”他问记者。

  记者报出了几个作者的名字,他无比直接地说,“看来水平还不够。”

  “那你喜欢读哪些诗?”北岛再问,记者的答案是——“对现代诗的选择感到困惑”。

  “先把《给孩子的诗》看一遍,有感觉的就挺好,没感觉的就算了。里面几乎全世界重要的诗人的诗都有,我还挑了一些比较简单的诗,在给大学生上课的时候试了试,效果挺好,他们也都很有感觉。”

  “比如,我的儿子会突然引用芒克的诗句:生活多美好/睡觉!——这就是诗。”说到儿子兜兜,安安静静说话的他,语气更显柔软。在北岛的要求下,兜兜已经背了七八首书里的诗,“诗歌教育到博士阶段已经晚了,最好‘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阅读的源头获得启迪,可谓正本清源。”

  在《给孩子的诗》里,他选了自己的《一束》这首诗,“《一束》讲的是爱情,但没有一个爱字,是微妙复杂的爱情。”

  选编关于爱情的诗,北岛也犹豫过,“生老病死、爱情、孤独,是孩子真实的人生体验,不应该被屏蔽掉。其实,关于生命、死亡、时间,都是我们做孩子时曾经问的问题。每个孩子都有形而上的思考,反而是随着社会化进程,越到成人,越形而下了。”

  “我现在诗歌写得比较少,画画比较多,用宣纸和毛笔,半抽象的那种。”他顿了顿,强调自己画画,纯粹是为了修身养性,“画画和诗歌一样,都需要找到自己独特的语言。”

  在《给孩子的诗》后,北岛已经在着手编撰《给孩子的散文》。严谨如他,认为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来遴选、编辑。

  今年年底,他还会重新出版《北岛集》,其中包括诗歌、散文、以前写过的中篇小说,还有访谈。“网上有盗版的《北岛诗集》卖,竟然也卖得很红火,真是让人看到了希望。”其实,他也蛮幽默。


钱江晚报 人文 b0013 唯有儿子和诗歌,能令他细语 2014-09-24 3632256 2 2014年09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