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1版:科教·科学

超分辨显微技术

看到显微镜下
更小的世界

  诺贝尔的精彩

超分辨显微技术

看到显微镜下

更小的世界

  昨天晚上,皮特教授为钱报记者解读了三位化学奖得主的科研成果。

  “其实,今年获奖的三位科学家,他们用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结果异曲同工,都发明了超分辨显微技术。”皮特说, 黑尔在2000年发明的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技术,利用先后两束形状不同的激光,一束长得像窝窝头形状,第二束像甜甜圈,套在“窝窝头”上,成功“切割”出了头上尖尖的部分。这个区域,是个纳米级别的微微小的区域。然后黑尔的显微镜能够这么一纳米、一纳米地扫描样本,并产生图像,分辨率比之前仪器看到的图像大大提高。他的技术,更适合用于精密加工的工业领域。

  而埃里克教授和威廉教授各自独立做出的成就,方法类似。这种技术关键在于,可以打开和关闭单个分子的荧光。科学家们对同一区域多次成像,每次只让几个零散的分子发出荧光。然后就做个连连看的工作,通过对这些图像进行叠加,得到了一幅纳米级分辨率的超级稠密图像。

  2006年,埃里克首次将这种技术投入了实际运用。由于这种技术不受激光、射线等影响,它就能够用在活体生物细胞的观察上。

  “它将成为医学界的一大福音。”皮特说,比如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是人体细胞内部分子的运作,或者说蛋白质的细微变化导致的,但是因为这些物质实在太小,人们无法知道它们的具体活动规律和变化。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解读奖项的诺奖组委会科学家就拔了一根自己的头发,向大家解释:头发一般有0.1毫米的直径,人肉眼已经基本没法看出来了,那么细胞里的分子有多大呢?头发直径的1/2000,30~50纳米,更不要说只有5~10纳米的蛋白质了。而在1873年,显微镜学者恩斯特·阿贝,就已经给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分辨率规定了一个物理极限:它不可能突破0.2微米。

  今年获奖的两项研究正是绕开“阿贝原则”,从理论上突破此前“尺寸小到无法研究”的极限,并催生了纳米显微镜。在他们的纳米显微学领域中,科学家使活细胞中不同分子的运动清晰可见,他们能够看到脑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是如何形成的,他们能够观察到与帕金森氏症、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蛋白聚集过程,他们也能够在受精卵分裂形成胚胎时追踪不同的蛋白质。  本报记者 章咪佳


钱江晚报 科教·科学 a0011 看到显微镜下
更小的世界
2014-10-09 钱江晚报2014-10-0900014;3647270 2 2014年10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