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1版:全民阅读周刊

文章导航

迟桂花

今年最后一波桂花盛放
去寻寻桂香,也读读风雅

  桂花

  今年最后一波桂花盛放

  去寻寻桂香,也读读风雅

  82年前,才子郁达夫写下短篇小说《迟桂花》,在翁家山最后的桂香中,郁达夫对旧识翁则生的妹妹暗生情愫。而借翁则生之口,郁达夫说迟桂花“因为开得迟,所以日子也经得久”。一篇《迟桂花》成就了郁达夫文学的分野。而后,它以穿透岁月的香气,让后来人津津乐道。

  花开到秋桂,除去盛秋暖阳中偶有的星星点点,这两天的桂花是这一年中最后的盛放了,自8月中旬起,这一年的桂花,实打实地开了四波。

  因为桂花,微信朋友圈的热闹早早就开始了,大家都在说——不下楼怎知秋色如许。

  桂花树下的赏心悦事,在这座城市,从来就不生疏。

  南宋时,有点文化的杭州男人,每到这个季节,最爱三五成群地抱团,赏桂望月固然重要,最重要是PK一下诗才。只以“桂花”为题,便足见孰优孰劣了。

  旧时科举考试的初级选拔——乡试,在金秋八月举行,这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不能不说,这是男人推崇桂花的原因之一。蟾宫折桂,此时此景,正好相应。比如,唐代诗人畅当就直接说:“又期攀桂后,来赏百花繁”,旧时男子,要杠杆天下,科考是必不可少的路,所以,你看畅当,多直白。

  相比之下,在桂花香里氤氲许久的南宋人,诗文中有了更为风雅的调调。

  同是吟桂言志,南宋的杨万里是另一种味道:梦骑白凤上青空,径度银河入月宫。身在广寒香世界,觉来帘外木犀风。木犀,便是桂花。20多岁就中了进士的杨万里,春风得意,桂花诗自然写得狂放,更胜一筹。而辛弃疾呢,则是这样的汉子——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他要把月宫的桂树砍了啊,幸好没“得逞”!否则后人的吟诵则会少了许多。

  比较而言,明人则随着社会的变化,略显低调和内敛。从26岁考到53岁,9次应试都名落孙山的文徵明对着明月桂香则是小心翼翼的祈求,他道:“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按照当时的评判标准,倒真是,人生如诗,不乏寒凉了些。

  大概南宋的男子早就知道了后人会在一城桂香里,把他们的诗文做个比较,且高下难分。是杨万里、姜夔、张鎡在赛诗之外,还做起了桂花抱枕,甚至将妻子请出,亮出平时不轻易出手的手艺——秘制桂花油、桂花糕,桂花香薰……

  男子言志之时,古代的才女同样是桂花的拥趸。

  李清照在《鹧鸪天》中说它:“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正因为独爱,老去的时光也是与桂花相依。她说:“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摊破浣溪沙》)”木犀花,就是桂花。朱淑真则将一枝桂花置于书窗之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桂花的意趣,伴随的文人的叙述,流淌至今。

  在郁达夫的《迟桂花》之前,有徐志摩满觉陇寻桂时,一心惦念着与陆小曼寻死觅活的爱情,所以,一场雨后,他只觉得“果然这桂子林也不能给我点子欢喜 ,枝上只见焦萎的细蕊,看着凄凄”。桂花最见不得凄风苦雨,徐诗人真是多情了。这是1925年。

  而胡适与曹佩声恋情正炽的时候,也是桂花开放的季节。“昨天今天的早上,门外摆摊的老头子折了两大枝成球的桂花来,我们插在瓶中,芳香扑人。”胡适颇为自得地记录了那段最为快活的日子,这是1923年。

  只是,这些旧事,都几近烟消云散了,连老底子杭州人与桂花有关的生活方式也成了记忆。江南之秋,短暂,却也最能激发人们对世俗生活的热爱。因而,这座城市的人,是积极的。旧的风物与物件不在,大家仍旧想着法子调弄着那些世俗的味道。桂花栗子羹、桂花糯米藕,甜糯之中,足以让异乡客忘记故乡的“不堪秋气入金疮”。

  《迟桂花》的最后,郁达夫与旧友辞别,说“但愿我们都是迟桂花”。时日长久,该是任何时候对于每一个人每一桩事的期待。那么,但愿我们都是迟桂花。

  李渔曾在《闲情偶寄》把桂花好好“责怪”了一番:万斛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

  桂花啊桂花,西风一来,就落得遍地狼藉,你干嘛不依次慢慢开?想来,李渔肯定是这样一番语气。

  赏个桂,抓紧啊。

  B1—B3


钱江晚报 全民阅读周刊 b0001 迟桂花 2014-10-12 钱江晚报2014-10-1200011;钱江晚报2014-10-1200010;钱江晚报2014-10-1200012;3650533 2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