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2版:悠游·关注

文章导航

探访“水瓶娃娃”

  甘肃是中国著名的缺水省份,今年5月,甘肃省扶贫基金会收到了一家浙江企业捐赠的价值超过2000万的净水设备,捐赠企业要求安装到甘肃贫困山区的学校里。扶贫基金会发现,装这些设备容易,但是后续的维护费用无法解决,这个费用,按师生人数平摊下来是每人每年200元左右。甘肃省扶贫基金会为此向浙江省阳光教育基金会及浙江媒体求助。甘肃的山区孩子到底有多缺水?这些净水设备真的可以帮到孩子们吗?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10月12日,本报记者赴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走访了5所山区小学。在那里,记者看到了一群带着旧塑料瓶接生水喝的孩子。

  从新疆来的冷空气给甘肃带来了一场雨夹雪,记者到永靖县的时候,天虽然放晴了,但是山区大多已经积雪,积雪在层层梯田上勾勒出漂亮的线条,也让这连绵的大山看上去更显孤寂。甘肃省扶贫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甘肃并不经常下雪,通常每年七八九月当年的降水就会结束,接下来会是一个干冷的冬天。这场雪带来的麻烦远多于欢喜,山区道路因为雨雪而泥泞,我们在去往祁山小学和王年沟小学的路上车轮两次被陷泥中。

孩子们的午餐

是馍馍和生水

  我们是在中午到达永靖县坪沟乡祁山小学的,这是一所建在2500米高的山顶上的小学,6个年级6个班,69名学生,7名教师。还不到下午上课时间,进校门就看到不少孩子拿一个空的饮料瓶在自来水笼头下接水,然后就着家里带来的馍馍就吃了起来。自来水的圆形基座上刻有“2013年3月永靖县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字样,永靖县扶贫办副主任党连敬说,这里的自来水来自80公里外的青海七里寺,是地下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自来水是有,安全饮水肯定是说不上的。”

  祁山小学几乎每个孩子都随身带一个空的塑料水瓶,有些看上去使用时间很长了,瓶子都不再透明了。校长秦珍桂告诉记者,除了少数几个家在附近的孩子,大部分学生中午在学校吃饭。12岁的马学龙,家在阳洼寺1社,他每天早上6点出门,7点才能到校,午饭是馒头加上用水瓶在学校打来的水。没有自来水的时候,喝的是从水窖里打上来的积存起来的雨水,有时候老师会用电水壶烧水分给孩子们。

有自来水的日子

一年只有40天

  资料显示,永靖县年均降水量260毫米左右,蒸发量1500毫米左右。虽然永靖实施了人饮安全工程,但是,喝水还是山区农民的大问题,对山区小学来说,也是。我们在祁山小学看到的水龙头拧开就来水的场景,在山区其实并不多见。

  新寺乡中塔小学校长党文东告诉记者,这个有56名学生7个老师的学校,自来水来自60公里外的王台镇,管道太长了,非常容易出问题,只要有点破了,自来水就停了,无法使用。另外,每年11月以后自来水管就会冻住,要到第二年五一过后才能使用。没有上冻的时候,自来水也不是一直都有的,一年来个二三次,每次半个月左右,算起来一年通水也就40天时间左右。学校一年的用水量在100立方左右。水窖里攒的雨水远远不够,没有自来水的时候从青海买水,连同运费要每立方100元,一年学校要买水80立方。学校有一大两小3个水窖,总共大概可以容15立方水,现在校长最希望能修一个30立方的水窖,在通水的时候多存点自来水,把买水的运费省下来。

办公经费只够买水和取暖

  而更为偏远的王年沟小学,目前没有自来水,喝水靠集雨场和一个容量为6立方的水窖,平时装水大约3—4方,装满的话,水窖会涨裂,水就漏了。学校的集雨场大概有60平方米,下雨前,会先把集雨场打扫干净,然后挖开水窖边上的一个小洞,让落到集雨场的水流到水窖里去,如果有泥灰也会一起被装进水窖,只能等水沉淀后才能饮用。

  学校的老师说,水窖的水不够喝的时候会从青海民和县买水,用水车拉过来,这个学期水价加运输成本已经高达150元一立方,学校一年要买水40立方左右,得花6000元水。这些水要从办公经费里开支。办公经费是按学生人头算的,王年沟小学目前有学生32名,老师4名。学生少,经费也少,一年15000元。这其中买水6000元,冬天的取暖, 4个老师要6吨碳,每吨碳价1500元,取暖费要9000元。这样经费就没有了,其他要开支的还有电费,老师的培训费等等。只能省了又省。

  董山小学三年级学生马社仁福给我们看了他一直放在课桌抽屉里的一个一次性塑料杯子,这是老师发给孩子们喝水用的。每天早上,老师烧了开水,给孩子们倒上一点,“大概这么一些。”他用手指在杯子三分之一地方比划了下,这差不多就是他在学校一天的饮水量了。


钱江晚报 悠游·关注 c0002 探访“水瓶娃娃” 2014-10-21 3660874 2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