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玲燕 周新颖
仓前羊锅,远近闻名。历史上“掏羊锅”的故事已被老百姓口耳相传。一锅羊,塑造一段美谈;一些人,成就一段传奇。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羊锅师傅王国强,让他为我们叙述一段风雨兼程的羊锅路。
风生水起的羊锅事业
“仓前人对羊肉的感情都很深”,王国强说道,仓前一带的老百姓都喜欢吃羊肉,掏羊锅更是仓前独特的传统民间美食。话说乾隆下江南,游至仓前龙泉寺,饥饿难耐,遇上仓前街上卖羊肉的羊老三,羊老三好客,请乾隆到家吃饭,没想到家里没什么好蔬菜,情急之下只好“掏羊锅”。乾隆吃得心满意足,回去后御书“羊老三羊锅”牌匾,再赏三百两白银。自此,仓前羊锅就上了名堂。
而王国强自己的故事,显然要比典故丰富的多。
1969年,王国强出生在仓前镇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靠务农为生。由于家境原因,王国强上到初中就停止了学业,开始打工以补贴家用。早年的他在砖瓦厂上班,那里工作辛苦,工资又低。后来到临安做了春笋批发,可是生意仍不景气。到了90年代,王国强开始在镇上卖冷板羊肉,从此,他的人生便与羊肉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天傍晚,几位客人来买羊肉。因为天气寒冷,他们就冒出了吃热羊肉的想法。只是一句有意无意的建议,却让细心的王国强眼前一亮。他当即为客人找了一家餐馆,在自家把羊肉煮熟后,用两个高压锅盛着,绑上摩托车将热腾腾的羊肉送到了客人面前。从那以后,找王国强送外卖羊锅的人便络绎不绝。考虑到高压锅的保温效果不是很好,一个月后,他改用保温桶送货,这样一送就是两年。
再后来,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家里盖起了房,王国强就把客人吃羊锅的地点搬到了家里。“这样做就省力多了,经济效益也有了进一步提高”,王国强说,做餐饮服务类的主要还是要从顾客角度出发,另一方面,做羊锅也是对历来文化的一种传承。在掏羊锅逐渐暗淡的年代里,王国强的细心和坚持使得这种文化又重见曙光。
羊锅文化,一脉相承
在王国强的领衔下,掏羊锅在仓前日渐风靡。2006年,政府从中看到了前景,给每家羊锅店补贴1000元,开办了第一届羊锅节。没想到这一办就收到了很大反响。据说,当时整个村落羊肉飘香,各地食客纷至沓来,私家车把道路围得水泄不通。
之后,羊锅节每年举办一次,到今年已经是第八届了,参与的业主也从最初的10来家扩展到了现在的30多家。2008年,由政府投资3000万的羊锅村落成。在当年的羊锅节上,王国强还代表所有的业主做了发言。自此,仓前掏羊锅的产业更加规范化,不但价格更合理,卫生、环境设施也更上了一层楼。而以掏羊锅文明的仓前镇也因此被贴上了文化标签。
“特别要感谢仓前政府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卖羊肉的人也能发家致富。”作为仓前羊锅的领军人物,王国强家的羊锅品质自是不在话下。年年爆棚,年年拿金奖。据王国强介绍,店里顾客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达到98桌,有一次顾客结账就在队伍里足足等了40多分钟。来人中既有十几年的老顾客,也有慕名而来的新面孔。对此,王国强一视同仁,始终以最好的服务奉献给大家。
羊锅中包含了羊肠、羊肚、羊头肉、羊肝、羊肾、羊脚等。挑选优质的本地母山羊,肉鲜而不腻,醇而不淡,嫩而有嚼头。当羊杂水淋淋、辣乎乎的出锅时,浓香扑鼻,简直是一场集视觉、味觉、嗅觉的盛宴。喝上一碗羊汤、吃上一口羊肉,舌尖会跟着热气舞蹈,恍若神仙般的享受。据说,羊锅里加的佐料比例也都有讲究,这样的高手在民间,羊锅村的羊锅文化怎能不独一无二呢?
“对于这块美食文化的金招牌,我们一定要保护到底、发扬到底。”在传承的基础上,王国强还不忘创新,今年他就将带着自己的新菜式——秘制烤羊排、爆炒羊肉、五杭红烧羊肉等亮相第八届羊锅节。爱吃羊肉的您,不妨拨打电话提前预定餐位吧。吃完羊锅,逛逛田野,与家人、朋友们享受一份独特的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