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g0007版:淳安生活

耄耋老人讲述移民记忆

  83岁的方高炎是一个从淳安县富文乡桐岭上村移到江西省宜黄县黄陂镇塘圩村的移民,也是淳安30万移民大军中的一个缩影。年轻时,他参加过抗美援朝,后又参与新安江水电站建设,1968年全家移民到江西,前些年他随着子女回到了浙江杭州居住。然而,老人心心念念的却还是自己的故乡——淳安,以及那些和淳安相关的深刻记忆。

  淳安人的精神:

  吃得苦中苦,开荒种田不在话下

  移民那年,方高炎才37岁,他带着全家跟着大部队,先坐船又转坐火车,用了十余天的时候,辗转到了江西省的崇仁县。路还走了不到一半,一家人带的干粮很快就吃完了,只能一路饿到了目的地。

  “记得刚到江西那边的时候,除了秆毛(扎扫把的那种),还是秆毛,一片荒芜。看着那景象,我们所有人的心里都凉了半截,但我是大队书记,不能打退堂鼓,不然大家都要跟着闹了。没有房子,我们就‘以天为被,以地为床’露天生活了一个多月。”说起当年的移民情景,老方还是记忆清晰。

  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淳安人特有的吃苦和勤劳精神,在老方身上彻底被激发了。家中孩子小,缺少劳力,没关系,他一个人为全家搭了一间茅草房。第二年开始每户抓阄抽宅基地,建土墙房。他们才算告别了“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日子。

  对朴实的淳安人来说,有田有山就好。然而黄陂镇塘圩村却只有烂坞田,红锈水,脚踩下去人都会陷进去,蚂蝗一抓一大把,根本无法耕种。于是,方高炎和移民的同伴们一起开荒山,改良田地,种稻谷,解决粮食问题,其间之苦,已经无法言传了。

  “后来听人说毛竹值钱,我们就天蒙蒙亮出门,比本地人早起一个小时。走上十里地,就为能多砍点毛竹。”老方说,我们淳安人就是这么勤劳爱吃苦,楞是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了一个崭新的移民新村,生活也慢慢开始有了好转。

  参与新安江水电站建设

  过年不回家

  千岛湖“水之灵”节目中,有一段新安江水电站建设的镜头,这个镜头让老方感觉重回了过去。

  “那时候我们过年都不回家的,因为加班工资比平时高很多啊,所以我们宁愿留在水电站继续加班,多挣点钱,补贴家用。”老方回忆道。

  “那时候的身体里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气,因为过去没啥先进的机器,全都要硬生生靠手来劳作。”长期的劳作,双手已经不是只有老茧了,而是开了好多道血口子,稍微用力就会疼,但方高炎从不喊疼。工作的兢兢业业让他获得浙江省劳动先进生产者的光荣称号。

  当时正值饥荒年代,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饭,他总是克扣自己的口粮,偷偷把口粮藏在裤子和袜子里,准备积攒起来拿回家给孩子们吃。

  1958年大坝满水淹没了龙仙庄,全村不得以得搬走。军人出生的方高炎始终坚守岗位,坚定信念,支持国家建设,选择继续留守建设新安江水电站,只是托工友带话,拜托亲戚帮忙搬运。


钱江晚报 淳安生活 g0007 耄耋老人讲述移民记忆 2014-11-07 3680036 2 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