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法上马,我们真的蛮拼的
胡晓琴 整理
向我们讲述自己和新安江水电站之间故事的侯仁保老人和线路打了一辈子交道,将自己奋斗的青春年华留在了新安江。这期,向我们讲述的是朱开云老人。朱开云老人也是在青年时期来到了新安江,并留了下来,和起重工作打了一辈子交道。
讲述人:朱开云,江西赣州人,1932年出生,83岁。1953年,从江西上犹水利发电工程局调往衢州黄坛口学习水电站建设的起重工作。1957年调到新安江,进入到新安江水利发电工程局的机械化站起重队,建设新安江水电站,后一直在起重队工作,直至1988年退休。期间,朱开云曾参与富春江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其它水利工程的建设,并在退休后参与建设了新安江彩虹桥,现居新安江。
人力起重
吃住在工地
我是被调来新安江的。那时,新安江水电站是全国重点工程,各地的人们都奔赴来支援建设。来之前,我已经从事水电站建设起重工作有4年。没想到,接下来的几十年,我又一直和起重工作打交道,并留在了新安江。
起重队负责水电站建设所需的变压器、压风机等重型机械、零配件的搬运和安装。很多器械设备一台就有几十吨重,但我们那时哪里有像现在这么先进、齐全的起重机械,我们起重靠的多是人力。
我们起重的方法之一是利用滑轮,将低处的重物搬运到高处。
我们搭好人字架,在架子的顶部安装上滑轮,将钢索和滑轮连接,再用绞磨或卷扬机(是用卷筒缠绕钢丝绳或链条以提升或牵引重物的轻小型起重设备)来拉动钢索,带动重物。架子选在哪个位置,搭多少高?钢索怎么和高空中的滑轮连接好?这些都是手艺活,需要长期工作的经验积累。我们曾经用这个方法参与建设了缆索桥。
修建新安江水电站需要大量的砂石混凝土。当时,砂石料厂在江村埠(现在的白沙大桥下游),砂石就通过缆索桥上的皮带机输送到江对岸,进入料仓,再转运火车,送往建设工地。
另一种起重方式是用滚杠。一车子的重物运输过来,需要搬运到其它地方去。我们就先用千斤顶将重物托起,迅速在重物下垫放好托板和滚杠。同时,在一旁的地面上垫起同样高度的托板和滚杠。再用牵引绳绑住重物,运用绞磨或卷扬机来拉动。重物移到哪,托板和滚杠就铺到哪。这是利用滚杠和重物间的摩擦比重物直接在地面拖拉小的原理。
我们起重队有近200人,分成10个小分队,大家睡在工地,吃在工地。当时我们的口号是“革命加拼命”,“劳动不计报酬,不计时间”。我们曾经连续做过32小时的活,很少休息。
国家困难时期建设水电站那会,我们工人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都很艰苦。饭送到工地上,吃时都已全冷了;两年才发一套工作服。但那时,我们的精神很好,谁也没有怨言。
土办法
让国外专家竖起大拇指
相比国外施工机械的数量多、品种齐全,我们起重队只有小型的几件,但我们却用自己的土办法,让国外专家为我们竖起大拇指。
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浇筑,需要在大坝两侧的山顶安装缆索起重机(是利用张紧在主副塔架之间的承载索作为载重小车行驶轨道,运送物料的起重机),好让混凝土放置在吊管里运输到各个地方。
两座山有多少高我记不得了,但它们都很陡。我和队友们负责把总共400多吨的缆索起重机零配件从山脚搬到山顶,并安装好。400多吨重啊!还是搬到山顶!当时,大坝周边的山体的林木都已在前期准备工作中砍伐光。我们就用自己的土办法:修建滑道,将重物放在滑道上拉运到山顶。
拉平整线,确定好滑道的坡度。滑道所在的路基必须要在一条直线上,我们就将凸出的山体开垦去,凹进的山坡填上土,确保建成的滑道能正常运行。再在平整好的山坡上垫上碎石,铺上枕木和钢轨,做好滑道。
从滑道的修建到安装好缆索起重机,我们用了半年多。安装好的那天,德国的专家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缆索起重机是从德国引进的,我们工人看不懂图纸,因而德国专家也来到水电站的建设工地上,给我们指导如何安装缆索起重机。让他们惊讶、赞叹的是,在德国,安装这一台缆索起重机,会用上很多的配套施工机械来帮忙。而我们,靠的主要是人力和土办法,且完成得非常出色。
退休后
参与建设新安江彩虹桥
1960年,新安江水电站基本建成,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我们起重队的工作却并没有结束,还在继续。
我们将水电站修建期间运用的大型器械设备,进行拆卸、搬运,留以后继续使用。和新安江水电站相关的起重工作全部做完后,我又跟随队友一起参与了 富春江水电站、位于甘肃省的刘家峡水电站、丽水市的紧水滩水电站等多个水利工程。
退休后,1994年,我和队友还一起参加了新安江彩虹桥的建设工作。我还记得牵引每半道彩虹,将它们竖立在高空,需要250吨的拉力。
现在,我和老伴一起定居新安江。老伴也是江西人,我们俩是一同来新安江的。我和起重工作打了一辈子交道,并留在了新安江,我想,以前,我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就好。现在,我爱去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和朋友们下下棋,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