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4版:新教育·作文大赛

用自己的腔调说话(代序)

  2012年的那个10月,对中国爱好文学的人来说,是充满澎湃激情的。诺贝尔文学奖首次花落中国——著名作家莫言摘得了文学界的这项桂冠。

  文字之魅,仿佛一夜间穿透那些心怀文学梦想的青少年,唤起各种朦胧的写作欲。

  也就在这时,我们酝酿已久的一个面向中小学生的新少年作文大赛,正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已经可以触摸到学生们高涨的情绪。

  “能请莫言老师来当评委吗?”一位中学生问我们。

  那段时间,全国媒体关于莫言获诺奖的报道铺天盖地,我们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北京,在熟人的指引下,穿过几条远离市中心的街区、胡同,来到一个很普通的小区,上楼,惴惴地扣开了莫言的家门。

  我们的陈述带着些许紧张,莫言仔细听完后,出乎意料地很快答应了担任大赛评委的邀请,并提笔认真地为学生们写下了几句话:

  中小学作文,我以为应该重点体会并培养语感,也就是说话的腔调,语感一旦掌握,那就写啥像啥了。——莫言

  仿佛一束光,照亮了前面的路。举办新少年作文大赛的初衷,正是因为多年在校园的采访中,我们发现当下的不少中小学生,对课堂作文普遍觉得不喜欢,甚至恐惧。

  连不少语文教师也承认,时下的中小学作文,已经出现“课堂作文”和“自由作文”的明显区别。

  新少年作文大赛,则希望给学生这样一个交流平台——不限主题、不限题材,倡导自由、真实的写作。

  我们的想法,得到了诸多作家、评论家、中小学教师的认可和支持。

  11月2日,在著名企业娃哈哈的支持下,首届新少年作文大赛开幕。

  5个月初赛时间里,组委会收到了2万多篇充满青春气息的学生投稿。

  其中有记叙文、散文、小说、诗歌、议论,有校园纪实,也有童话,魔幻、穿越小说。文章字里行间,透出不一样的文笔和气质。

  “我想趁自己年轻有活力的时候,写有气势的文章。”杭州学军中学的方同学说。

  “心里想什么,就该写什么。她(女儿)的文字很稚气,但写出很真实的感情,我觉得不错。”平时喜欢舞文弄墨的杭州建兰中学汪同学的爸爸说。

  2013年4月的最后一天,首届大赛进入决赛。7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月冠军们结集杭州,现场同题决赛。大赛评委、作家麦家出题:《那些年,▁▁▁的我》。

  学生们的写作热情一发不可收。2013年11月,第二届新少年作文大赛如期开赛。这一年,活动的影响力继续扩大,投稿人数更多,杭州中小学最好的文学社团派代表参加,还吸引了香港7所中学的百余篇作文参赛。

  最后有120多位选手参加了现场决赛,人数比第一届增加了近一倍。在香港文化交流工作室的组织下,14名香港学生组队来杭现场决赛。决赛由作家苏童出题:《大路,小路》或《我的秘密》(选其一)

  麦家、沈石溪、张翎出席了第二届大赛颁奖晚会。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那天也出现在晚会上,“我想,理想目标是一步一步形成的。”作为一个为理想而奋斗了终身的资深过来人,宗庆后这样对现场的几百名青少年说。

  的确,这场源于作文交流的赛事,已经在碰撞中擦出火花,悄悄点燃了青少年的文学梦。

  钱江晚报愿静静地站在少年的背后,为他们热烈鼓掌。


钱江晚报 新教育·作文大赛 c0004 用自己的腔调说话(代序) 2014-11-07 钱江晚报2014-11-0700012 2 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