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七点半,压轴大戏在杭州武林路小剧场上演
演了200多遍《哥本哈根》的杨青建议——
今晚没看明白
明晚继续来解谜
本报记者 陈宇浩
本报讯 她是《渴望》中宋大成的妻子徐月娟;她是《小爸爸》中马伊琍的妈妈周云清;她也是话剧《哥本哈根》中充满智慧的玛格瑞特。她就是演员杨青。
今晚,作为“剧赞·中国国家话剧院2014杭州演出季”的压轴之作,《哥本哈根》将亮相武林路小剧场,三位主演杨青、梁国庆和何瑜昨天到杭州,为这台“烧脑”的戏做足准备。杨青说:“尽管演了200多遍,这部戏对我来说永远是个谜。”
经过前两部戏,估计你对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的硬底子功夫已有所了解。这些戏骨经常活跃在电视、电影里。如果你今晚在舞台上看见《哥本哈根》女主角杨青,估计会恍然大悟“噢”一声,“原来是她”。
没错,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杨青在荧幕上塑造过无数角色。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渴望》中的徐月娟。
这里面还有个小故事。当时,《渴望》导演先给杨青讲了剧本里的动人故事,让她喜欢上了“刘慧芳”这个角色。杨青表示有意出演,导演答应予以考虑。杨青带着《渴望》剧本先去拍了别的戏,有空就琢磨怎么演刘慧芳。回到北京后,杨青去了摄影棚,发现《渴望》已经开机,而拍的正是刘慧芳的戏。在导演的劝说下,她从“刘慧芳”变成了“徐月娟”。
不过,杨青告诉记者,她职业生涯中最爱的角色还是玛格瑞特。刚拿到《哥本哈根》剧本的时候,杨青“疯了”——读了一遍,不懂;读了两遍,还是不懂。她只能打电话给导演王晓鹰,没想到导演的回答居然是“我也没完全懂”,后头又补了一句,“但我们可以一起研究,这可是当今世界上最时髦的戏”。
戏里,玛格瑞特是科学家波尔的妻子,是个串联全剧的人物。刚开始排的时候,杨青常常觉得尴尬。因为很多段戏,都是波尔、海森堡两个科学家在激辩,最长的有十几分钟,这个时候,坐在最中间的玛格瑞特一句台词都没有。
杨青曾跟王晓鹰打趣,“要么你设计一下,这里就让我下去得了”。这当然是玩笑话,她告诉记者,越是这样的时候,注意力就越要集中,“因为我突然冒出来的一句台词,会改变两个人的谈话结构,如果我走神,很可能就赶不上这个点。”
演了11年,三位主演从未更换过,每当《哥本哈根》拉开大幕,杨青说,他和梁国庆、何瑜就仿佛“熔”成了一个人,“搭档感冒了,戒烟了,或是不开心了,台词一对,就能感受出来”。
虽然量子、中子、铀等专业名字频频亮相,但在杨青看来,《哥本哈根》就像一块魔方,“人物的思想、情感是无穷的”。所以尽管演了200多遍,每一次演,她都能找到不一样的乐趣。
观众,也一样。
杨青认识北京的一名牙医,前前后后看了30遍《哥本哈根》。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也曾感叹:“你们的一部戏,比我们上十堂课都管用。”
为何总有人反复走进剧场欣赏《哥本哈根》?杨青这样总结:第一遍看,好像没看明白,但又似乎被某种东西震撼到了。于是再去,试图摸清楚这种“震撼”,甚至循环往复……今晚,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感觉,那欢迎明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