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1版:人文

省文化馆推出了踢踏舞等一系列免费课程
中老年班热气腾腾,青年班越来越冷

文化馆的人纳闷:年轻人去哪儿了

  在西湖文化广场,银泰侧门的对面,有一块小小的牌子,上面写着“浙江省文化馆”。别看牌子不起眼,但上了5楼,就别有洞天了,这里,拥有12间培训教室,而且配备齐全。

  从今年5月至今,浙江省文化馆培训中心开始了面向全社会的免费培训课程,开设了声乐、器乐、舞蹈、书法、摄影等多个文化艺术领域的近40项课程。

  上课的老师都是不收课时费的“爱心老师”,学员们上课也是全部免费的。只要在网上报名,并通过文化馆的筛选,就能进入课堂。

  从今年8月开课至今,文化馆的老师们发现,相比较中老年学生的积极和热情,年轻学员们不仅没那么爱交流,连坚持都很困难。

  “开课四个月,上课人数越来越少,最少的一次,居然只到了一半的人——10个。”踢踏舞老师陈兰娟说。

  像上班一样积极

  中老年班从来不愁人

  陈兰娟是省文化馆的爱心老师,她原本是位踢踏舞老师,退休后就来这里当爱心老师,同时带成人踢踏舞和青年踢踏舞两个班。

  成人踢踏舞班针对的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青年踢踏舞班则主要面向年轻人开放,成年班有45个学生,青年班有20个学生。

  从开班到现在,已经上了近3个月的课,但两个班的出勤率,却是截然不同。

  “最积极的,是成人踢踏舞班。每周一上午10点开始上课,往往提前个十多分钟,人就到齐了。”陈兰娟说,成人班大多是50多岁刚退休的中老年人,虽然退休了,但准时准点这根弦,从来没松过,“班上还有一个80岁的同学,当时我们都以为他跳不动,结果他跳得很好,很有激情,每堂课都来。”

  “他们都把自己当学生看,每次下了课,还会围着我一直问,下次什么时候上课啊,上什么内容啊。虽然教课的进度不快,但说实话,他们跳舞的水平比年轻人要高得多。”陈兰娟说。

  总是默默地来去

  年轻人的心事很难猜

  相比中老年班的热闹,年轻人越来越少,是文化馆最近头疼的事。

  其实为了让年轻人多来参加,文化馆还是想了很多招的,比如考虑到年轻人平时要工作,青年踢踏舞班被安排在周六下午,从3点半到5点,一个半小时。

  “刚开始报名的人也是蛮多的,一下子就报满了。前面几节课,积极性也蛮高,即使有事不来,也会请个假,但后来……”陈兰娟摇了摇头,说,差不多上了一个多月的课,人就逐渐少下去了,“先是两三个不来,接着是五六个,最少的时候,只有一半的人——10个人来上课。就连请假这个程序,也没有了。”

  记者找到了青年班的一个学员金小姐,她算是积极分子了,从开课至今,只缺了三次课。一次是因为出差,一次是因为生理痛,还有一次是什么原因,金小姐也不太记得了。

  金小姐在本地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上班,为了不让自己继续胖下去,住在西湖文化广场附近的她报名参加了青年踢踏舞班。

  “自从出差缺课一次后,就产生了惰性。听说班上还有因为男女朋友吵架所以不来上课的,然后觉得自己请假的理由还挺正经的……”金小姐说。

  “相比中老年学生,这些年轻人的心思真的很难猜。他们总是默默地来上课,上完后默默地走了。我得看他们的表情,来猜他们的状态。虽然相比成年班的学生,他们学得更快,但是,状态很不稳定,时好时坏。”想了一想,陈兰娟说,“可能是因为工作太忙了吧。”

  想当年

  文化馆里的年轻人很多

  浙江省文化馆的培训课程,由来已久。翻开1987年3月24日的《钱江晚报》,一条题为《省群艺馆举办交谊舞培训班》的消息赫然入目——

  “省群众艺术馆新近举办的交际舞、爵士舞短训班,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培训班特聘请省、市舞协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和省艺校、群艺馆的舞蹈教员授课。为满足广大通俗歌曲业余演唱爱好者的要求,该馆近日还将举办通俗歌曲演唱培训班。”

  谈起当年的交谊舞培训,在文化馆工作了近30年的王肃政说,那时候的培训真是盛况空前,“当时,交谊舞是很时兴的东西,来报名的年轻人在门口排起的队伍很长很长。”

  今年1月,省文化馆搬进了西湖文化广场馆区。负责教务的王肃政介绍,从今年5月开始,文化馆开始了免费的课程,每一期都会开40个班左右,最初学员只有500多人,几个月下来,现在已经到达了1400多名学员的规模。

  “目前,中老年学员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超过了40%,而少儿和青年则相对较少。”王肃政说,他们也在探索,是不是该引入一些更新更多元的文艺项目,比如街舞、瑜伽等等,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浙江省文化馆

  省文化馆的前身是浙江省群众艺术馆,是隶属于浙江省文化厅的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建于1955年的浙江省群艺馆,是我国自建国以来成立最早的省级群艺馆之一。

  如今,在紧邻西湖的武林路上,依然在使用的群艺馆小剧场,正是上世纪50年代的馆舍翻建而成。拥有571个座位的小剧场,在当时也是很有“腔调”的。

  面向社会群众的培训课程,丰富大家的文艺生活,就是文化馆的职能。

  1978年是这个新落成的小剧场最忙的一年,举办了为丰富海外游客夜生活的“西湖之夜”文艺晚会,以及我省首届歌词创作大赛。而最重要的是,文化馆第一次面向社会的培训,也是在这里进行的——1987年3月,省群艺馆面向社会,举办了首期交谊舞培训班。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浙江省文化馆着重培养了一批文艺人才,其中,白雪、鲍蓉、吕薇、杨庆、胡小娥等都是从浙江省文化馆走上了全国的舞台。


钱江晚报 人文 c0001 文化馆的人纳闷:年轻人去哪儿了 2014-11-27 3708264 2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