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PK“洋节日”
文化碰撞中我们的思考
“长得好看的都在开始收圣诞礼物了。”12月初,大家就在朋友圈里为圣诞节的礼物拉票了。显然,圣诞节只是诸多“洋节日”在中国的一个缩影。近些年,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等众多“洋节日”在中国市场上逐日风靡,特别是在年轻群体中,更是掀起了一股股狂欢热潮。
风生水起的洋节日
“传统节日和西洋节日,你更热衷于哪一类?”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绝大部分的年轻人大概都会选择后者。对于年轻一族,富有激情和浪漫色彩的“洋节日”似乎更能挑起他们的神经。
不过也有人回答:“只要有放假就喜欢。”
“如果撇开放假呢?”
“那还是‘洋节日’更有氛围。”
上世纪90年代,当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日”初入中国的时候,人们都还只是抱着一颗好奇的心理“过把洋瘾”。然而最近几年,“洋节日”一度风靡,其势可挡中国的传统节日。
“洋节日”未到,很多商场就借着节日的招牌打起了各种广告,整个店面更是张灯结彩,节日气氛浓厚;打开每天的朋友圈,关于节日的话题也是滔滔不绝;节日当天,各种餐饮店、商场更是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捧场。
“过‘洋节’的另一个亮点就是能收到很多礼物。”家住临平的小吴向笔者说到,大学时期,同学们最期盼的日子就是圣诞节了。圣诞树上,一颗颗晶莹的“果子”重燃了许多人的童年梦想,当然也给校园中的恋爱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众观当下,似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洋节”过成了相亲节,比如“单身party”、“狂欢盛宴”等,其热闹可见一斑。
传统节日——记忆觉浅
除了有国定假期的几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在与年轻群体的交流中,笔者发现,有超过半数的年轻人不知道农历三月初三是什么节日,还有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冬至日应该吃些什么。
“以前在家的时候经常有长辈提醒的,比如冬至那天要吃饺子,不吃的话据说要被割耳朵”,来自北方的小峰向笔者介绍,“自从来南方工作,知道这边的人冬至日并不吃饺子,而且周围的朋友也不太关注这样的节日,渐渐地,自己也没了过节的情调。”
待到年货逐渐成为各家超市的主角,人人都在讨论假期的出行计划,以及应和着声声爆竹的烟花烂漫时,我们才突然了解到,原来春节已经临近。
那么春节期间,你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庆祝跨年呢?
“最喜欢那一桌热气腾腾的团圆饭”,今年40出头的王叔叔告诉笔者,“小时候临近过年的时候,生产队里有杀年猪的习俗,每家每户都会分到,那时的味道真是好啊,现在都吃不出那个味了。”
“吃完年夜饭就会串门串户地去拜年,不像现在只是等着看春晚而已。”王叔叔接着说道。
碰撞与融合——我们的思考
“洋节日”越来越受欢迎,使得传统节日在时代的夹缝中步履维艰。不少人怀疑:中国传统节日是否会在外来节日的冲击下走向落寞?一项由余杭中学生展开的调查解释了上述问题。虽然从年龄上分析,青少年对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洋节日的关注程度超过50%,但是老、中、青三代人对传统节日的期待都远远胜于“洋节日”。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传统节日的意义和过法都有自己的见解:老一辈们仍秉持着一些传统的理念,青壮年讲求过节的实惠,而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则喜欢将传统节日融入现代的流行元素。
“我觉得大多数人在节日的观念上还是比较在意:放假不放假、 能不能聚在一起活动活动、或者单位有奖金就更好了,毕竟节日蕴含的文化是需要载体的。”某单位的工作人员小袁说道。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础,然而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在与西洋节日的碰撞及融合中,传统节日也需要推陈出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而在这漫长的坚持和创造中,余杭人也同样印刻着自己的足迹。
葛玲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