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y0008版:余杭生活

文章导航

一茶一故事

细数塘栖茶馆里的那些事儿

  听一曲弹唱结合的苏州评弹,来一壶香高持久的径山绿茶,每天一大早,茶馆里的故事就开始了。

  位于京杭大运河畔的水北街上,有家古色古香的“评元茶馆”,拾级进入馆内,几个神采飞扬的大字“塘栖书场”跃然墙上,这里也成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基地。

  晨起,茶馆的精神

  对于每一个土生土长的塘栖人来说,茶馆对他们的记忆是深刻的。每天凌晨4点,茶馆就先于其它的店铺早早地开门了。接着,镇上的百姓便陆陆续续地来到茶馆。他们有的直接进茶馆喝茶,有的则提上自家的青菜、甘蔗、枇杷等放在门口,边喝茶边卖货,以换取这天的茶钱。

  “早上听曲,下午、晚上就听戏和听书,从早上4点到晚上八九点,茶馆的里里外外总是热闹的。”今年70多岁的鲁老师向笔者介绍,以前家里没有电视、麻将,老百姓的活动内容少,就都喜欢来茶馆坐坐,听听小曲、聊聊家常,感受老底子的味道。当时的茶馆也多,比较出名的有吉祥茶馆、和平茶馆、会宾茶馆等,如今这些茶馆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所剩的只有评元茶馆一家而已。

  风雨无阻为“听书”

  塘栖人喜爱“听书”,在江浙沪一带是出了名的,而且听众懂书(爱书又懂书的听客被称为“老耳朵”),所以评弹名家也愿意来塘栖讲书。每天下午一点,来自江浙沪的说书艺人,负鼓携琴,不远百里,汇集书场。他们说书亮艺,以曲会友,善于生活的塘栖人、驱车赶来的杭州人、临平人,携老带幼、风雨无阻为“听书”。老艺人们的艺术生命在这里集结、延续,爱听书的“老耳朵”们听得如痴如醉。每逢一日和十六日晚上“新来先生”首次“亮相”时,众多听客为了“先睹为快”、“选择最佳”,往往要“跑场”听书,十分热闹。据统计,当时书场的年听众量可以达到1万人次。

  如今的评元茶馆,由爱好评弹艺术的塘栖人谢金元于2010年开办,原“塘栖工人书场”经理丰国需担任顾问。茶馆为旧式的木结构房子,两楼两底,排门房屋,石板铺地。按照传统的茶室书场格局,内设120多个听众座位,桌椅摆放整齐,供应茶水,并设有演出小台。

  在今年的水乡开运节期间,评元茶馆还特邀苏州评弹团的演员们为大家办起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评弹大会。整个茶馆座无虚席,书迷们纷纷大呼过瘾。

  茶话传承,书场记忆

  一茶一故事,用5-10块钱买下一壶茶,然后听一段故事,便买下了一下午的幸福时光。书场每天下午开场,一场2小时左右,曲目大多是传统的杭州评话和苏州弹词,如《乾隆皇帝下江南》《金台传》《水浒》《薛仁贵征东》《描金凤》等,演出的书目都会事先用小黑板向群众告示,以活态传承的方式,生动展现了原汁原味的评弹和评书艺术。

  在谢金元的眼里,茶馆和书场一脉相承。茶馆给人以生活的灵气,而书场则将这种灵气升华到一种艺术境界。据了解,来评元茶馆塘栖书场的人多以喜欢评弹艺术和听书的老听客为主,虽然来客众多,但由于票价低廉,所以茶馆的经济效益并不景气,基本上是在以成本运作。

  “只剩我一家了,不开的话就真的没有了。”57岁的谢金元说道,无论如何,老底子的东西还是应该努力去保留下来,希望政府方面也能给予更多的支持。

  如今,社区的老年活动室相继落成,百姓的老年生活有了更多去处,电视、棋牌、书报等形式各应俱全。然而对于很多塘栖人来说,书场已经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茶馆记忆。


钱江晚报 余杭生活 y0008 一茶一故事 2014-12-19 3729543 2 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