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x0004版:萧山生活

冬至大如年,萧山人这样过

  下周一,12月22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从冬至之日开始,我国就进入了数九寒天。过了冬至,每天白昼时间就要逐渐拉长,民谚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在农村,冬至是一个大节,素有“冬至如大年”的说法。冬至日,北方吃水饺,南方吃汤圆,地处南方的萧山是否也是这样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萧山人是如何过冬至的吧。

  冬至日,扫墓祭祖做庚饭

  萧山人总是以东片、中片和南片来进行区域划分。但不管是萧山哪一片的人,冬至这天,都会前往自家亲人坟前,加点坟泥。

  据萧山区民政局殡管所预计,这个周末及下个周末,萧山各大公墓将迎来祭扫高峰。从往年的情况来看,虽然冬至扫墓的人数不如清明,但还是要提醒市民,扫墓最好乘公交出行,采用文明的方式祭奠故人。

  东郊公墓、山南陵园和慈福园这三大较为集中的公墓及周边交通压力仍然很大,尤其是位于长山的东郊公墓是我区最大的公墓,针对冬至祭扫人流量较为集中的特点,区公交公司将在20日至22日,开通北山公园至东郊公墓的扫墓专线车,方便市民出行。另外,请市民不要携带烟花、爆竹等物品上车。扫墓时间上错开高峰为好,墓地扫墓高峰一般出现在9点至13点。

  由于冬至大如年,萧山沙地人至今不称冬至日为“日”,而一律呼作“夜”,如同腊月下旬一样。冬至节,首先要孝敬祖先。冬至前夕,家家祭祖,称作“做冬至”或“做冬至羹饭”,这是全年“四季羹饭”的最后一次。冬至日前,还要带上铁耙土箕,去为祖先的坟头添土加泥,称之“上冬坟”。有的说,这是为祖先“盖棉被”、“送寒衣”,能使祖先们温暖过冬。冬至日,合家团聚,一如中秋。出嫁女如果回娘家,必须在这天赶回夫家。晚上入睡前,一些人家要畚“隔夜火熜”,并将火熜焐于被内,说是到次日早晨炭火不熄的话,可兆来年家事兴旺。

  在传统观念中,冬至也是一个神谴鬼扰、充满凶险的时段,因动辄获咎,所以禁忌特多,如忌打破碗盏,忌动粪土,忌拌嘴,忌说不吉利的话等。一些患有较重的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视冬至为“鬼门关”,认为只要挨过冬至便可无虞,由此可知人们对于冬至的敬畏心理。

  萧山的一些老人会在冬至前一晚,集中在各佛堂、寺庙念经祈福。据说在冬至前一天晚上进行虔诚的祈福相当于祈福了一整年。而在冬至当日,一般都会依照家里老人的意思,回家吃晚饭。

  汤圆、麻团、夹子,萧山人冬至吃这些

  小陈老公家是萧山南片人,南片可谓是萧山过冬至花样精最多的。这不,还没到冬至,小陈家的老人们就已经为了“过冬至”忙活开了。捣馅、揉粉、做“夹子”,绿的、白的,三角的、圆的、饺子型的,煞是好看。小陈太爷说:“做这个‘夹子’就是为了能在吃了之后把嘴巴夹住不吵架、不骂人,老底子时,家里兄弟姐妹多,天天待在一起总容易吵起来,但以前总觉得冬至是新年的开始,所以就在这一天做‘夹子’,让他们吃了能不吵架,安安旦旦的过年,现在么就是讨个彩头。”

  河上的习俗,冬至最好提前一天过,因此,周阿姨早早通知了在城区上班的儿子,周四这天赶回来过节。南片人冬至要做团子或汤圆,这些自家手工做的糯米点心,平时可难得吃到。浸好了糯米、磨好了粉,昨天一大早,周阿姨就招呼了邻居大妈们一起做团子。

  “准备了15斤糯米,自家吃不完,给邻居都分分。”周阿姨一边说,一边娴熟地裹起了团子。捏好皮子,裹进炒好的馅料,再捏紧搓实,圆圆的团子就成型了。“家里人爱吃咸,因此准备了咸菜肉末馅料,当然也可以裹上豆沙馅、芝麻馅,做成甜食。包好的团子上锅一蒸,热腾腾出炉可好吃了。”说着说着,一旁的米筛上就整齐摆放好了不少团子。

  圆圆的团子寓意团圆,为的就是讨个好彩头。冬至也是孩子们喜爱的节日。在周阿姨家做团子的时候,附近的孩子都聚拢来,眼巴巴地等着团子出锅。淘气的孩子会扯一点米粉,捏起面人。包好团子备好菜,一家人吃团圆饭前要先祭祀祖先。

  “冬至麻团夏至面”。冬至早晨,萧山西部人家有吃麻团的习俗。麻团用糯米粉做成,外面沾上一层黄豆粉及糖,称“糊口团”。吃过麻团之后,要多说些吉利话,萧山老人们常有“吃过‘冬至’麻团(也称“汤圆”),人就大一岁”的说法。


钱江晚报 萧山生活 x0004 冬至大如年,萧山人这样过 2014-12-19 3730902 2 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